![]()
7月8日,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莞医院”。
![]()
东莞市樟木头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联体专家义诊现场。
10月13日上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东莞市长安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启动仪式在长安医院顺利举行,长安医院正式加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长安医院”牌子。这标志着今年下半年以来,东莞至少有四个莞穗紧密型医联体相继落地。与此同时,南都记者从多方获悉,新建医联体落地仅数月已成效显著,通过专科共建、专家下沉等举措,让东莞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优质医疗服务。
四大莞穗紧密型医联体先后落地
10月13日落地的长安医院与暨大附一院医联体,将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突破口。暨大附一院会结合长安镇群众健康需求及长安医院现有学科基础,从重点科室建设、医技人才培育、医疗管理同质化推进、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到上下转诊通道畅通等多方面发力,全方位提升长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8月22日,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此次签约,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增挂“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东莞医院”“广东省中医康复中心(东莞中心)”“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东莞分院)”三个牌子,依托三大平台,助力医院进一步深化多学科联合康复模式,完善人才共育机制,加快推进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创建步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军承诺,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接下来将重点围绕专科能力提升、骨干人才引育、科研项目协作、精益管理增效等方面,务实推进各项合作内容落实,全力确保共建目标取得实效。
更早之前的7月8日,暨大附一院已与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达成医联体合作,“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莞医院”正式揭牌。市九院将充分依托暨大附一院的高水平医疗资源,重点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与多学科协同能力,通过学科共建、科研创新及双向转诊机制,让东莞市民直接受益。双方已制定明确的专科建设方案,优先将神经内科与心血管内科打造成示范科室,借助专家驻点、多学科会诊及双向转诊等方式,强化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效率与质量。
时间回溯至6月7日,东莞市樟木头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联体签约,拉开了下半年莞穗医疗协同的序幕。此次合作聚焦五大专科——妇科、乳腺外科、甲状腺外科、消化内科与骨科,通过学科共建实现精准赋能。广医附一院还选派相关科室主任担任樟木头医院科室顾问,以专家门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诊授课、科研指导及手术带教等多样化形式,切实填补基层医院的技术空白。
东莞正加速推进莞穗医疗协同,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下半年以来,已促成至少三组莞穗紧密型医联体落地。
新建莞穗紧密型医联体快速见成效
短短数月,新建的莞穗紧密型医联体已释放出显著的“输血”与“造血”效应,为东莞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医疗便利与优质服务。
今年7月初,樟木头医院普外科接收了一位特殊患者,其体内7mm的结节中竟隐藏着甲状腺癌病灶。得益于樟木头医院与广医附一院的医联体协作,广医附一院的吴军教授亲赴樟木头医院主刀,与该院普外科团队紧密配合,仅用45分钟便完成高难度精准切除术,不仅完整切除病灶,还成功保留了患者的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术后当天患者声音如常,无任何并发症,术后两天便顺利出院,这一案例成为医联体协同诊疗优势的生动缩影。
南都记者从东莞市樟木头医院采访获悉,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6月份共建赋能型紧密医联体以来,累计服务患者超2万人次;指导开展手术台次700余台,其中高难度手术占比超50%;开展多场疑难病例讨论和各类型专题讲座;开展大型义诊5场,服务群众超3000人次。
据悉,组建医联体以来,双方已实施了多项关键举措:一是建立“品牌+管理”双输入机制,挂牌核心医联体单位并引入三甲管理资源,派驻专家担任我院学科发展顾问进行指导;二是打造“精准化”专科共建模式,重点共建甲状腺外科等五个专科,推动专科生态升级;三是创新设立“南山名医团”门诊与公益义诊,提供便捷的省级专家服务;四是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进修、讲座等实现精准培训;五是建立“诊疗-手术一体化”赋能机制,借助多学科会诊攻克疑难病症;六是推动“前沿化”科研合作,计划联合申报课题促进医疗创新。医联体大幅提升了医院治理效能、疑难重症救治能力与区域影响力,患者就医获得感显著增强,人才梯队实现自主造血,还建立了常态化科研协作机制,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助力“健康樟城”建设。
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则通过“专科示范+公益义诊”双轨并行,推动服务提质。与暨大附一院共建后,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成为示范科室,专家定期坐诊、查房,实现常见病一站式诊疗;同时,组织“医学博士送健康”义诊进公园、社区,将省级医疗服务送到市民身边,并开通与社卫中心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保障服务连续性。依托暨大附一院作为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和省级高水平医院的平台优势,双方通过专家驻点、技术引领、带教查房、项目合作、管理提升等多种方式深化合作,推动品牌、技术、人才与管理资源的全面平移与深度融合,为提升东莞市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能力注入强劲动力。
东莞医联体建设新格局逐步形成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巧利在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莞医院”揭牌现场曾强调,医联体合作是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政策、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莞穗医联体加速落地,正是东莞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地医疗格局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种“跨城协作+本地整合”的双路径发展模式,正在重塑东莞医疗服务生态。一方面,通过与广州三甲医院的深度合作,快速补齐专科短板突破技术瓶颈;另一方面,借助医联体内部的资源互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正如暨大附一院院长郑小飞所言,这种“共建共享、协同创新”的合作,正在创造“莞穗合作”新经验,为区域医疗均衡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为何东莞医联体合作多选择广州医院?东莞一医院负责人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从品牌效应、学科建设等角度考量,广州高水平医院具备显著优势”,作为医联体建设单位负责人,他还指出,医联体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必须以患者为中心,才能实现实质融合;以共建共享为目标,才能让合作双方同向而行;以足够的耐心推动各学科加强交流,才能逐步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
据了解,近年来,东莞通过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医联体体系,打造“上联大型综合医院,下接基层医疗机构”的“N+1+n”的城市医联体模式。2024年全市医联体总数达137个,医联体建设新格局逐步形成。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东莞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为健康东莞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医院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