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娄旭
前门大街中段路西一座门前,有两组清代官员雕塑,这两组雕塑有个有趣的名字:文官闻香落轿,武官知味下马。可这闻的什么香?知的哪般味?当然是酒香醴味,因为它们身后就是著名的北京二锅头发源地、当年的源升号酒坊旧址所在,现如今为红星源升号博物馆。
红星源升号博物馆坐落于前门大街99号,这里是中国第一瓶二锅头酒的诞生地,也是北京二锅头酒的发源地。如今的源升号博物馆保留着明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并于2009年还原了当年前店后厂的布局,在2013年又进一步扩建、修缮。2014年1月8日,红星源升号博物馆重装亮相。新开设的门面前增添了"文官闻香落轿,武官知味下马"雕塑群。
参观二锅头博物馆,我对二锅头酒的历史和工艺有了些了解。明末清初时,京城分布有很多酒馆,虽然白酒自元朝开始已在京出现,但当时是烧酒,而且口味有好有坏,时而浓烈到呛喉,时而又寡淡无味。
康熙年间,源升号酒坊来自山西的酿酒师赵存仁、赵存礼、赵存义三兄弟通过研究发现,锅冷却出酒过程中第一次和第三次的口感不好,或烈或淡,只有第二锅水蒸出来的酒味道最好,口感不烈不淡,醇厚爽净。三兄弟经过反复试验得出的独家配方从此一炮而红,享誉京城。当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人人皆知源升号的酒最香醇,老百姓们还叫出了一个形象的名字:二锅头。
博物馆中源升号原厂遗址展示区可以看到酿酒技师使用传统方法酿制二锅头酒的场景雕塑:制曲,踩曲,拌醅,装甑,蒸馏,贮藏,将传统酿制工艺流程生动呈现。
各地的各种老字号,很多流传着康熙题匾、乾隆写诗、慈禧夸赞,诸如此类的故事,源升号也不例外。这不,康熙老爷子赫然坐在酒馆中,正为源升号御笔亲书匾额呢!甚至有传说,康熙举办的千叟宴上宾客们喝的,就是源升号的二锅头。
作为名酒,二锅头确实好,好在使用真材实料精心酿造。酒坊墙上至今仍贴着酿酒六必法:"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