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贵州省高速公路迎来出行高峰,出口总流量达1949.15万辆次,创下历年国庆假期新高。面对巨大的交通压力,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与省公安厅提前部署、精准施策,通过一系列数字化、精细化的“微创手术”式管理,成功破解“临时性拥堵”难题,保障了全省路网整体运行平稳、安全、有序,用管理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出行“幸福指数”。
![]()
“一路三方”在S32新石高速困牛山服务区开展情满旅途活动。李飞摄
针对节假日“年年治、年年堵”的难题,贵州交通与公安部门深度融合多年积累的大数据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历史流量、实时车速、事故点位及清障救援等信息,为全省高速路网开展了一次“全面体检”,最终精准锁定22个特殊时段反复出现“临时性拥堵”的关键路段、点位。这些路段多位于交通枢纽、长大隧道或热门景区路段,成为制约路网整体效率的“血栓点”。
关键路段一旦发生拥堵,影响会如涟漪般迅速扩散,导致后方车辆积压数公里,并易引发追尾事故,形成“拥堵——事故——更拥堵”的恶性循环,严重削弱路网通行效率与公众出行体验。
![]()
10月4日在G7521渝筑高速K308+600下行,一支队七大队四中队执法人员遇故障车,帮助把车移到右侧应急车道。班霞摄
治理之道在于“对症下药”。对于这22个重点路段、点位,省级层面“一路三方”(高速交警、交通执法部门和高速公路经营单位)深入分析各点位拥堵特征与成因,联合印发《贵州省高速公路易缓易堵路段治理指导意见》及《贵州省高速公路易拥堵缓行路段明细表》,量身定制治理方案。
实施了一套精准治堵的“组合拳”,依托动态调控与智慧手段,有力应对大流量挑战:
![]()
国庆期间,省南北盘江红水河航道局工作人员在岩架镇开展宣传。陈林摄
动态车道,灵活扩容:在G6002贵阳环城高速、G60沪昆高速贵阳至安顺段等大流量路段,实施应急车道“弹性开放”机制,分时段允许社会车辆借用,动态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假期期间,全省共开放应急车道10条,累计距离246.9公里,总时长367小时。以贵阳环城高速观山湖互通至干井互通段为例,主线门架日均流量6.41万辆,同比上升3.22%;出入口车流量达112万辆,日均14万辆,同比上升17.89%。通过扩容与动态信号灯控制,该路段拥堵时长同比下降59.12%。
![]()
国庆期间,十大队女子中队队员在服务区为司乘人员送上国旗。李玉宁摄
智慧诱导,路网分流:针对部分路段、收费站和服务区无法满足节假日大流量通行需求的情况,交通与公安部门借助导航、LED情报板及现场执法人员,及时发布实时路况,实施远端分流,导航引导车辆提前绕行。假期期间,全省共实施区域路网分流58次,涉及11个路段,总时长137小时。如S63凯雷西江收费站车流量同比增长约8%,以往“进不去、出不来”的困境,通过“高地协同”智慧诱导得以缓解,车辆平均排队时间从超过30分钟降至15分钟以内,从下高速到抵达景区入口的时间缩短50%,景区周边道路拥堵率下降约50%。
联合值守,快速反应:在易缓行、易拥堵路段设置应急值守点,配备人员、救援设备及必要应急设施,利用无人机与监控设备实现全程监测,提升预警、疏导与处置效率。假期期间,全省“一路三方”共设值守点132个,投入人力3176人次,总值守时长4582小时,处置突发事件1028起,确保从事件发生到处理控制在30分钟内。同时,清障救援效率显著提升,救援时间同比缩短15%。对于轻微财产损失事故,驾驶人可以通过“交管12123”视频定责,以避免现场等待加剧拥堵。
![]()
交通执法员在西江收费站出口维护道路秩序。王强摄
潮汐借道,盘活资源:在交通流呈现明显潮汐特征、双向流量差异较大的路段,通过灵活利用中央分隔带开口,将拥堵方向的部分车流引导至对向车道临时通行,实现道路资源的时空再分配。此举在不新增车道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了瓶颈路段在高峰时段的通行能力。此次国庆中秋期间,S77水兴高速盘州往水城方向通过实施借道通行,从现场渠化、标志标牌设置到交通组织保障,形成了一套完整、安全的临时通行方案,不仅缓解了该路段假日期间的拥堵压力,也为后续春运等大流量时期的借道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全省高速公路动态资源调度提供了新思路。
聚焦服务,提升体验:在全省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基础上,新增充电枪800把以上,其中280把已通电运营,功率均在120KW以上。完善充电繁忙应急预案及预警机制,通过增派人员、优化充电区域布局、设置司机休息区、增设移动充电设施及实时发布邻近充电站信息等举措,全面提升充电服务能力。
节日期间,对充电繁忙服务区实施专项调度,一旦出现排队情况立即启动预警与引导机制。大娄山、龙宫、天空之桥、青岩等服务区还通过丰富业态、优化环境,增强司乘停留意愿,既防范疲劳驾驶,也为大流量路段提供了舒适的“避风港”。
![]()
交通执法员在花江峡谷大桥值守。税治摄
据悉,在车流量同比增长11.42%的压力下,贵州省高速公路整体通行效率实现逆势提升,平均车速有所提高,拥堵时长显著下降,公众出行体验明显改善。这一成果的背后,是“硬件不足软件补、设施不够管理补”的创新治理思路的有效实践。通过数据驱动研判、动态调控车道、智慧诱导分流、多方协同值守等“微创手术”式措施,贵州在未进行大规模基建改造的前提下,成功将交通压力转化为顺畅、安全的出行体验。这份国庆中秋假期的民生答卷,不仅展现了数字赋能交通管理的现实成效,也为全国其他地区应对节假日大流量通行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更为下一步推进智慧高速建设、持续优化公众出行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龙清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