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明标识,它绵延不绝,又创新发展,它是一座城的根基,也是焕新的宝藏。今天的《大城小事》,一起到周口,感受这座城市文明赓续的生命力。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莎莎:大城小事看河南,今天我们来到了周口,带你感受这座城市的文明小确幸。
周口市民 淮阳区芦苇画非遗传承人 葛磊:城墙修好以后周边的小路围湖边,左边是城墙 右边是龙湖,走到这个画面里边都很美。
葛磊是淮阳芦苇画非遗传承人,去年,4.8公里的陈楚故城古城墙重现英姿,他就经常来这里采风。淮阳古城,有着8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成史,“陈楚故城”更是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因为古城墙遗址长期被棚户区挤占,古城历史风貌一直无法完整展现。
周口市原淮阳博物馆馆长 雷铁梁:把整个城墙全部建满了,雨污不能分离,四个内湖都臭烘烘的,实际上在城墙(附近)的居民,推门面临的都是一个臭水坑。
赓续城市文脉,复建古城墙是重要一步。但故土难离,拆迁1232户居民,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周口市淮阳区老城搬迁居民 李东平:我跟那边住几十年了,住习惯了。
记者:孩子也是在那长大的?
如何破题?政府在5公里外建设了安置新区,人脸识别门禁、电梯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让居民们安心搬走,还能常回来看看。
周口淮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刘国伟:居委会的干部做工作,叫市民去参观(新)社区,在南花园、五彩社区看了后,条件打造(都)比较高端,同意往那里搬迁。
周口市淮阳区老城搬迁居民 李东平:邻里乡亲都搬到各个地方了,为下一代更幸福才好嘞,改造越来越好。
拆迁难题一解决,垃圾清运、考古勘探、墙体保护、步道铺设、四座城门广场建设等复建工作开始有序展开。
周口市原淮阳博物馆馆长 雷铁梁:可以说是一举三得,对过去的居民改善了条件,对现有的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对文化的展示、历史的沿革和传承,有了借鉴和帮助意义。
如今,曾经拥挤狭窄的棚户区,蝶变成了9公里长的古城墙遗址公园,再加上“四门八景”,不仅让历史风貌更完整,还让文物真正活了起来。
葛磊作为拆迁居民,靠着非遗手艺,利用沿湖的芦苇,继续在龙湖边吃“艺术饭”。
周口市民 淮阳区芦苇画非遗传承人 葛磊:现在我们还可以结合我们淮阳的文化和古城墙的这样的背景元素,丰富了我们创新的题材,思路更开阔了。
记者:这个砖块就是您在创作当中一块一块刻画
葛磊:对,就是城墙上的每一块砖块,包括陈楚古城这几个字,我们也要体现出来。
如今,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申报、“陈楚故城”古城墙省级重点文物保护修复、周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等多项发展利好紧密叠加,将散落于龙湖畔的太昊陵、陈楚故城、弦歌台、画卦台等有机串联。文明焕新,不仅让古城充满活力,也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周口市民 淮阳区芦苇画非遗传承人 葛磊:现在我们做非遗收入比原来增加了很多,同时也通过外地的游客把我们的非遗产品、我们的文化带到全国的四面八方,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和推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