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市密云区密云镇大唐庄村拆迁项目启动,一纸协议承载着村民们对安居的憧憬。然而,因原开发商违约,让这份期待沦为长达16年的漫长等待。如今,村民祖辈居住的原址地块被依法收归国有,规划建设密云区首家中医院,坚持原址回迁的村民难以接受,冲突一触即发。

16年僵局
复杂过往与核心诉求
16年的僵局背后,是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与模糊的协议约定。2009年开发商涉案后,部分村民选择置换安置房;2014年,部分村民选择货币补偿,仍有27户村民则选择坚持等待;2021年,村委会与原开发商解约,正式接手这27户的遗留问题,2023年起启动两次异地安置,至今仍有7户村民未达成一致。
村民的核心诉求集中在两点:一是希望实现当初口头承诺的原址回迁。村民项启中表示,老人们一看地图就能指出自家位置,如今原址用途改变,大家心情跌落至冰点。二是担忧异地安置房的房本问题。
但现实给了村民沉重一击:原址已规划为医疗卫生用地,无回迁可能;安置房源处于抵押状态,需镇政府结清全款才能解押,这让本就存在信任裂痕的村民顾虑重重。
![]()
政策破局
诚意与困境并存
为破解困局,密云区政府推出异地安置政策。新安置房源距原址不到3公里,沿用“拆一还一”政策,超出安置面积5平方米内免费,超出部分按市场价补缴,不足部分按拆迁地块市场价退款,房源品质与小区环境均有保障。
但村民仍面临现实难题:小户型房源售罄,需补差价;高端小区的物业费让村民担心生活成本过高。更有村民倾向于原协议约定的车库置换,希望“以库换房”,但因政策需保障公平性而未能如愿,沟通再次陷入僵持。
![]()
逾期未安置项目清理不仅是检验城市温度重要标尺,更是兑现民生承诺的关键环节 。16年的等待终见曙光,这场安置工程既托起了村民的“安居梦”,也筑起了基层治理的“连心桥”。政策的温度、政府的担当与村民的包容,共同书写了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的民生答卷。
![]()
全程记录这场跨越16年的破冰之旅
见证安居梦想的落地
点击下面视频查看全程记录
以上内容来自向前一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密云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