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9日凌晨,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办公室宣布,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移交两具以色列俘虏遗体。
![]()
这是自10月13日停火协议生效以来,哈马斯移交的第12具以方遗体。以军随后确认,其中一具遗体属于2023年10月7日遇袭身亡的54岁男子罗南・托米・恩格尔,另一具遗体身份仍在鉴定中。
以方多次表示,在所有遗体归还前,将暂停履行开放拉法口岸、扩大人道主义援助等承诺。内塔尼亚胡强调,“以色列在遗体问题上不会妥协,这是停火协议的核心条款”。
双方围绕停火协议执行的争执持续发酵。10月19日,以色列军队以“遭遇武装袭击”为由,对加沙南部拉法地区发动空袭,造成至少45人死亡。
以军声明称,袭击目标是哈马斯的地道网络和武器库,但哈马斯下属卡桑旅否认参与冲突,指责以军“蓄意破坏停火”。
哈马斯则指控以色列持续违反协议,包括拒绝开放拉法口岸、限制人道主义物资进入。
10月18日,哈马斯发言人谴责以方“编造借口拖延履行承诺”,并警告关闭口岸将导致遗体搜寻工作进一步延误。
当天,巴勒斯坦驻埃及大使馆曾宣布拉法口岸将于20日重新开放,但以总理办公室随即表示“口岸开放取决于哈马斯履约情况”。
尽管停火协议要求扩大对加沙的人道主义援助,但实际执行进展缓慢。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10月19日表示,其储备的粮食可满足加沙三个月需求,但运载物资的卡车被困在埃及和约旦仓库,无法通过拉法口岸进入。
该处还警告,加沙医疗系统已接近崩溃,130万人急需避难所但相关设备无法运入。
以色列释放巴勒斯坦囚犯的进程也陷入僵局。根据协议,以方需释放约2000名巴方人员,但哈马斯指责以方“选择性释放”,未兑现承诺。
10月18日,以军向加沙移交15具巴勒斯坦人遗体,使总归还数量达到135具,但这一数字仍远低于协议要求的360具。
当前停火协议仅覆盖人员交换和有限人道主义措施,双方在加沙未来治理、哈马斯解除武装等核心问题上仍存根本分歧。
以色列坚持将哈马斯“非军事化”作为第二阶段谈判前提,而哈马斯明确拒绝这一要求,强调“结束占领是和平的基础”。
国际社会对协议执行表示担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立即无条件开放拉法口岸”,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则警告,“任何单边行动都可能导致局势失控”。
分析指出,若双方无法在遗体移交和人道主义援助上取得突破,停火协议可能在短期内破裂,加沙或将重新陷入全面冲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