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出血时,你是否曾因慌乱而仰头、塞纸巾?这些广为流传的“急救偏方”,实则暗藏风险,不仅无法有效止血,还可能加重伤害。事实上,鼻出血医学上称为“鼻衄”,多是鼻腔血管破裂所致,掌握科学方法,5-10分钟即可止血。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刚将为你揭秘正确止血的3个关键步骤,同时指出必须避免的2个错误做法,让你在面对鼻出血时从容应对,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哎呀,流鼻血了!”第一反应都是慌乱中找“偏方”仰头,顺手扯张纸巾塞住鼻孔?这样操作,是不是非常熟悉,几乎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听过的“急救建议”。但今天必须严肃地告诉大家:这些流传甚广的“偏方”,全是错的!
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鼻出血。鼻出血在医学上称为“鼻衄”,其根本原因很简单——鼻腔内的血管破裂了。掌握正确方法,大部分情况5-10分钟就能止住。记住以下3个关键步骤,比任何“偏方”都管用。
01
一、正确止血3步骤
![]()
1. 调整姿势:前倾低头,别让血倒流
立刻坐下,身体微微向前倾斜,头自然低下,让鼻血顺着鼻孔自然流出,而非流进喉咙。避免仰头导致血液流入咽喉部,引发呛咳或恶心不适。
![]()
2.按压止血:捏对位置,持续发力
精准按压: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鼻翼两侧(即鼻孔上方的软骨部分),力度以能感觉到轻微压迫感但不疼痛为宜,持续按压5-10分钟。期间不要松开手检查是否止血,否则会干扰血凝块的形成,耐心给身体足够的凝血时间。
![]()
3. 冰敷辅助:收缩血管,辅助止血
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皮肤)或冷毛巾,敷在前额或鼻根部。低温能帮助收缩血管,减缓出血速度,起到辅助止血作用
02
二、绝对要避免的2个错误做法
1. 错误:仰头止血
很多人觉得仰头能让血“流回去”,其实恰恰相反:仰头时血液会顺着鼻腔后方流进咽喉部,可能刺激咽喉黏膜引起呛咳、恶心,甚至吸入气管导致窒息(尤其对儿童和老年人)。
2. 错误:鼻腔塞纸巾
干燥、粗糙的纸巾纤维会与破损的鼻黏膜粘连,取出纸巾时,很容易再次撕裂刚刚形成的血痂,导致出血加重或反复出血。此外,不洁净的纸巾还可能引发感染。
![]()
03
三、需立即就医的情况
若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
• 自行按压10-15分钟后,出血仍然汹涌不止;
• 鼻出血频繁发生(每周超过一次);
• 出血量大,且出现头晕、心悸、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等贫血症状;
• 怀疑是外伤导致的鼻出血;
• 本身患有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佳),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
04
四、日常预防方法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以下习惯预防鼻出血:
•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干燥空气刺激鼻黏膜;
• 不要用力挖鼻孔,减少鼻黏膜损伤;
• 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增强鼻黏膜的弹性和抵抗力;
• 高血压患者需控制好血压,能有效减少鼻出血的风险。
温馨提示:鼻出血莫害怕,正确处理最重要!请大家记住这个核心口诀——前倾、捏紧、冷敷、莫仰头。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希望这篇科普能帮到你,让我们一起破除误区,守护健康!
为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黄浦区加强区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建设,建立了由29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强大科普团队。近日,由黄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黄浦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办,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承办,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协办的“科普引领,医路向前”系列科普栏目,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刘晓静
制图 / 蔡嵩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