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黑龙江抚远口岸的出入境人数达到了30576人次,同比增长高达308%。而在这个不起眼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名字逐渐走红的小镇——乌苏镇。它的一天从凌晨2点10分开始,太阳刚从江面升起,天就已经亮了。可到了下午3点多,太阳就落了,天黑得比任何地方都早。
在大多数人还在为“熬夜”找借口时,这个镇子却活在“自己的时区”里。可你是否知道,当年这里一度只剩下一个男人?又是否清楚,这个曾经的边陲废墟,如何一步步变成如今的“网红打卡地”?乌苏镇到底经历了什么?那个“只剩1个男人”的传说又是否真实?
![]()
乌苏镇的“作息时间”确实让人哭笑不得。外地游客刚吃完午饭,太阳就开始西沉,街上的店铺陆续关门,走在人行道上仿佛落入了某种“时间漩涡”。不少网友调侃说,在乌苏镇,时间不是用来熬夜的,而是用来睡觉的。
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被地理位置决定的。乌苏镇位于东经134度左右,纬度也非常高,加上采用全国统一时间,使得这里的日出和日落时间严重“错位”。所以,凌晨两三点天亮,下午三点天黑,就成了这个镇子的常态。
![]()
赫哲族人是这里的原住民。这个全国不足5000人的少数民族,世代以捕鱼为生。他们的生活节奏与自然节律紧密相连。乌苏镇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眼里,不是怪事,而是天经地义。可谁又能想到,这个节奏缓慢的小镇,曾经是个国际商埠?
1929年之前,乌苏镇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商铺林立。福源茂、德昌号等九大商号在这里开设分店,街上有十几家杂货铺、邮局、甚至烟馆和妓院。这里是中俄商贸汇集地,红砖圆顶的俄式建筑比比皆是。街头既能听见东北话,也能听到俄语,仿佛是一个多语种的“小联合国”。
![]()
9月6日下午1点,一切戛然而止。因中东铁路事件,苏军发动轰炸。东北军第九旅百余名战士死守阵地,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天黑,最终全体壮烈牺牲。曾经的繁华,顷刻间被炮火摧毁。
战后,镇子变成废墟,1500多人口几乎全部撤离。商人、百姓、外来人口纷纷逃离,乌苏镇从此陷入漫长的沉寂。就在所有人以为这里彻底消失时,奇迹发生了。
![]()
一户人家,一位土生土长的男人,选择留下。他修路、巡逻、种菜、打柴,日复一日地守着这片焦土。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在断壁残垣中过起了“三口之家”的生活。这时的乌苏镇,就只剩下他们一家人和几个边防战士。
有一年,镇里甚至被称为“光棍村”,因为只有一个男人住在这里。这不是网民的调侃,而是当时乌苏镇现实的写照。整个镇子,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连人烟都稀少得可怜。
![]()
乌苏镇的转机,源于“日出”。摄影爱好者从网络上得知,这里是中国最早迎来阳光的地方,凌晨两点就能看到朝霞。于是,越来越多游客冒着寒风,站在江边等太阳升起。有人感叹,“站在乌苏镇的江边看日出,就像站在中国的起点”。
随着游客增多,小饭馆、民宿、小旅馆慢慢开了起来,镇子终于有了点人气。而坚守多年的那一家人,终于看到了希望。
![]()
另一道“奇迹”,来自鱼群。乌苏镇是中国最大的大马哈鱼渔场,黑龙江省90%的大马哈鱼都产自这里。每到秋天,成千上万条鱼从海里洄游回来,江面上密密麻麻,渔民撒一张网就能拉起数十条大鱼。
这种鱼肉质鲜红,味道鲜美,是赫哲族的传统食材。他们做出的塔拉哈(生鱼片)、刹生鱼(鱼生)不仅味道地道,还承载了民族文化。
![]()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唯一的渔猎民族,他们的文化几乎与鱼融为一体。赫哲姑娘皮肤健康,眼神清澈,常年在江边劳作,有人称她们为“自然之灵”。她们会唱民族歌谣,也擅长制作鱼皮衣。这种传统衣物不仅保暖,还防水,是赫哲族人智慧的结晶。
赫哲族的鱼文化于2015年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肯定,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个民族。随着旅游热度上升,乌苏镇的行政区划也发生了变化。2013年,抓吉镇并入乌苏镇,镇子面积扩大,人口逐渐恢复到1700多人。
![]()
在政府的推动下,18公顷的乌苏古镇旅游区开始规划建设,道路修了,设施建了,游客多了,乌苏镇的人气越来越旺。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政府连续35年放流大马哈鱼苗,共计4394万尾,建立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这种坚持,让乌苏镇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守住了自然底线。
这几年,乌苏镇不仅成了“日出第一镇”,也成了“网红村”。游客来这里钓鱼、拍照,住进星空民宿,体验赫哲族文化。有人说,这里是逃离快节奏生活的“避风港”。也有年轻人回来开民宿、搞体验项目,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服务结合起来,让乌苏镇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
有意思的是,站在乌苏镇的江边,还能看到对岸俄罗斯的房子和人影。有时,俄罗斯人在那边跳舞,这边游客也驻足观看,隔江相望,颇具异国情调。
乌苏镇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国边疆复兴的缩影。从一个被炮火摧毁的镇子,到只剩一个男人的孤岛,再到如今的旅游胜地和文化名片,乌苏镇走了近百年的路。这里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靠一代代人的坚守、政府的投入、文化的传承和生态的保护,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
说到底,乌苏镇的独特不只是“下午3点睡觉”,而是它背后的故事。一个人守一个镇,一群人传承一种文化,一条鱼撑起一片经济,一个民族讲述千年的故事。
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快节奏,不妨来乌苏镇走一走,在凌晨两点看日出,在下午三点睡觉。可能你会发现,生活不一定要快,慢下来也能看到别样的风景。
![]()
乌苏镇,从边陲废墟到旅游新星,经历了百年沉浮。它的生活节奏、民族文化、自然资源和历史背景,共同构成了这个镇子独特的气质。它不仅是中国最早见日出的地方,更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地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