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一场名为“不要国王”的抗议浪潮席卷全美50个州的2700个城市,超过700万民众走上街头,将特朗普政府的威权争议推向舆论巅峰。
这场抗议不仅是对特朗普执政风格的直接反击,更是美国社会对民主制度存续的集体焦虑宣泄。
![]()
一
特朗普政府在洛杉矶、芝加哥等民主党执政城市未经州长授权部署国民警卫队,直接挑战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确立的联邦与州分权原则。
以2025年6月洛杉矶事件为例,联邦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在超市、工厂甚至学校周边展开突袭,逮捕475名移民,其中包括3岁儿童和韩国公民。
加州州长纽森紧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指控联邦政府“将执法权武器化”,但特朗普仍强行调动2000名国民警卫队进驻,甚至威胁逮捕纽森。
这种“帝王式统治”让联邦制名存实亡,被学者称为“自南北战争以来最严重的联邦-州冲突”。
通过“2025计划”,特朗普政府系统性重塑联邦机构:司法部特别检察官报告显示,其试图通过冻结计划生育拨款、削弱FDA堕胎药审批权等手段,将保守意识形态嵌入国家治理体系。
![]()
2025年2月,最高法院以5:4裁决支持特朗普冻结20亿美元对外援助,导致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90%的项目停滞。
6月,哈佛大学25亿美元科研资金被冻结,理由是“可能威胁国家安全”,这种“司法工具化”让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濒临崩溃。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引发连锁反应:大豆出口同比暴跌53%,中西部农场主平均每英亩亏损64美元,被迫将收成存入粮仓。
进口消费品价格上涨8.7%,普通家庭年均多支出1876美元,零售业货架空置率超75%,51%的门店被迫裁员。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政策,让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沦为“美国遭殃”。
![]()
二
硅谷工程师、农场主、教师、移民群体首次并肩而行,洛杉矶华裔餐馆老板陈先生哭诉:“关税让我的食材成本翻倍,ICE的突袭让我的员工不敢上班,特朗普正在毁掉我的美国梦。”
这种多元联盟打破了传统抗议的阶层壁垒,反映出特朗普政策已引发广泛社会反弹。
“不要国王”的口号直接呼应1776年独立战争的反君主传统,纽约示威者抬着写有“我们人民”的巨型横幅,强调政府权力来源于民众而非个人。
历史学家指出,这是自19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美国社会对集权主义最强烈的集体抵制。
抗议者将特朗普与路易十四并列,并非简单的历史类比——2025计划提出的“总统制政府”方案,主张扩大行政权、削弱国会和法院制衡,被学者称为“美国版威权转型路线图”。
![]()
欧洲多个城市同步举行声援集会,柏林抗议者举着“我们与美国民主站在一起”的标语,凸显西方阵营内部对美式民主模式的担忧。
《卫报》评论称,美国正经历“民主衰退的关键时刻”;《纽约时报》则指出,特朗普的“帝王做派”正在削弱美国的软实力。
这种国际关注让美国国内矛盾上升为全球治理危机。
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在华盛顿演讲时强调:“这不是普通的抗议,而是对民主存亡的保卫战。”
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杰弗里斯则直指特朗普政策正在将美国变成“由寡头统治的香蕉共和国”。
而共和党采取污名化策略,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将抗议定性为“仇恨美国集会”,指控组织者包括“反法西斯分子和支持哈马斯的激进派”。
这种非黑即白的政治话语,让美国社会陷入“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特朗普通过任命联邦法官重塑司法系统:截至2025年,其在联邦上诉法院安插的保守派法官占比达62%。
在2025年6月洛杉矶国民警卫队案中,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三名法官中有两名由特朗普任命,最终以2:1暂停下级法院的违宪裁决,这种“法官选边站”的现象,让司法独立成为空谈。
福克斯新闻等保守媒体将抗议者描绘成“暴徒”,而CNN等自由派媒体则聚焦移民家庭的悲惨遭遇。
这种“信息茧房”效应加剧了社会分裂——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68%的共和党人认为抗议者“试图推翻合法政府”,而72%的民主党人认为抗议是“必要的民主行动”。
![]()
三
特朗普的“2025计划”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保守派智库精心策划的系统性工程。
传统基金会耗时两年、耗资2200万美元制定的这份计划,提出“总统制政府”“联邦机构意识形态清洗”等313项具体措施,目前已完成40%。
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控制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将保守主义价值观固化为国家制度,这种“合法威权化”路径比拉美国家的军事政变更具隐蔽性。
抗议组织者宣布发起“公民罢免运动”,试图通过州级公投推动特朗普下台。
但美国宪法并未赋予公民直接罢免总统的权力,唯一可行的弹劾程序需国会两院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在共和党控制众议院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实现,这种制度困境让抗议者陷入“呐喊却无力改变”的尴尬境地。
特朗普的威权倾向与全球化进程形成尖锐冲突,其关税政策导致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50%暴跌至12%,被巴西彻底取代,限制关键软件出口的政策,让硅谷企业损失超过100亿美元订单。
这种“逆全球化”路线不仅损害美国自身利益,更让“民主国家联盟”的号召力大打折扣。
随着政府停摆进入第三周,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280亿美元基建资金被冻结,美国经济增速预计下降0.5个百分点,若2026年失业率突破6%,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动荡。
最高法院将于2026年1月审理“2025计划”合宪性案件,其裁决将决定特朗普能否继续推进机构改革,若保守派大法官再次以意识形态划线,可能彻底改变美国的权力结构。
欧盟已启动“民主防御机制”,考虑对特朗普政府官员实施制裁;中国则通过扩大巴西大豆进口等方式,间接回应美国的关税挑衅,这种“外部压力”可能迫使特朗普在国内政策上有所收敛。
![]()
这场“不要国王”的抗议,是美国社会对威权主义的最后防线,但正如纽约示威者标语所言:“当总统自称‘国家’时,独裁就开始了。”
特朗普的威权争议,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美国向何处去”的道路之争,未来的历史,将由700万抗议者的呐喊、最高法院的法槌声,以及全球市场的波动共同书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