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报道,11月5日,华盛顿国会山的投票结果让全球哗然,54票赞成对46票反对的数字,看似多数却因60票的通过门槛,让特朗普政府期盼的临时拨款法案再次夭折。这一记当头一棒,意味着美国联邦政府的停摆天数正式突破36天,刷新了历史最长纪录,而这场始于10月1日新财年的政治僵局,早已从国会山的唇枪舌剑,演变成席卷全国的民生灾难与安全危机。
空管人员白天是守护蓝天的“国家卫士”,夜晚却要化身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奔波求生,这样的荒诞场景正在美国上演。1.3万名空中交通管制员和5万名机场安检人员,连续一个多月拿着“空气薪水”坚守岗位,他们的职业道德成了政客博弈最廉价的筹码。更讽刺的是,当普通联邦雇员信用卡逾期率环比飙升37%,短期贷款申请激增52%时,国会议员和总统的薪水却受宪法保护分文不少。人力短缺的窟窿越扯越大,纽约地区近90%的空管人员被迫请假,全美一半主要空管机构陷入运转困境,这不是简单的人员不足,而是整个航空安全体系的崩塌前兆。
![]()
11月4日,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的夜空被火光撕裂,机龄高达34年的UPS MD-11货机从53米高空坠落,爆炸引发的大火绵延1.6公里,3000英尺高的浓烟让邻州居民都能目睹这场惨剧。至少7人死亡、11人受伤的数字背后,是双重隐患的叠加:本该退役的老旧飞机因监管停滞继续服役,疲惫不堪的空管人员因生计压力无法专注工作。初步调查指向机械故障或鸟击,但明眼人都清楚,真正的元凶是持续36天的政府停摆。这场被州长称为“灾难性坠机”的事故,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系统失灵的必然结果。
空难的余烬尚未冷却,美国联邦航空局的“限流令”接踵而至。11月7日起,全美40座繁忙机场开始逐步削减运输量,14日前将达到10%的削减幅度,波及亚特兰大、洛杉矶等20多个州的航空枢纽。英国航空数据分析公司睿思誉测算,每天将有1800趟航班、26.8万名乘客受影响。仅11月6日一天,就有超过750趟航班取消、6400趟航班延误,波士顿和纽瓦克机场的平均延误时间突破两小时。美国交通部长达菲发出的“部分领空可能关闭”的预警,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空管人员缺口已达数千人,停摆持续越久,安全红线就越脆弱。
这场危机的根源藏在1.7万亿美元的预算争议背后,占美国年度总支出三分之一的可自由支配资金被冻结,两党表面为低收入群体医疗补助吵得不可开交,实则是执政理念的根本对立。14轮谈判无果后,特朗普放出“不妥协”的狠话,两党互相指责对方是停摆根源,却没人愿意为80万无薪雇员和400万面临断粮的低收入家庭让步。更致命的是,15万联邦雇员通过提前买断计划离职,进一步抽空了政府运转的核心力量,让妥协空间变得愈发狭窄。中情局副局长迈克尔·埃利斯的警告绝非夸大,停摆持续下去,不仅是航空业,国家安全、食品药品监管、灾害应急等关键领域都将陷入瘫痪。
36天的停摆,美国每天新增190亿美元债务,30天新增债务超6000亿,航空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超20亿美元,航班准点率从85%暴跌至68%,累计取消航班超1.2万架次。这不是简单的政治闹剧,而是超级大国治理能力的全面破产。当一个国家把民生安全当作政治筹码,把专业人员的忠诚当作理所当然,所谓的“国家安全”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空话。交通部长的预警、航空业的呼吁、民众的哀嚎,都被两党的口水战淹没,这样的治理失序比任何外部威胁都更具破坏力。
![]()
国际社会看着美国在自我消耗中沉沦,这个习惯在全球煽风点火的国家,如今连自家门户都守不住。政府停摆打破历史纪录,航空安全濒临崩溃,民生保障体系摇摇欲坠,这一系列乱象背后,是政治凌驾于民生的病态逻辑。两党或许能在未来某个时刻达成临时妥协,但制度性的缺陷不会消失,只要政治博弈的优先级高于民众利益,类似的危机就会反复上演。
这场持续36天的停摆,给美国敲响了最沉重的警钟:一个不珍视守护者的国家,终将失去被守护的资格。领空关闭的风险、空难的惨剧、民众的困境,都是对政客傲慢与偏执的反噬。当超级大国的光环下藏着如此不堪的治理乱象,所谓的“全球领导力”不过是皇帝的新衣。危机何时落幕尚无定论,但这场闹剧留下的伤痕,早已刻在美国社会的肌理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