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如今才明白明朝无发动机,但郑和能横穿印度洋到非洲的黑科技是啥

0
分享至

1405 年冬,江苏太仓刘家港的码头蒸汽弥漫。208 艘海船列成方阵,最大的宝船如浮城般矗立,9 根桅杆挂着十二张巨帆,帆布上的 “郑” 字在北风中猎猎作响。

34 岁的郑和站在旗舰甲板上,手指摩挲着罗盘边缘的刻度。这位曾随朱棣靖难的宦官,此刻肩负着永乐帝的使命 —— 带着 27000 名船员,航向未知的印度洋。


彼时的欧洲,航海家还在地中海打转。而郑和的船队已准备穿越 “洪涛接天” 的大洋,目的地远达非洲东海岸。没有发动机的年代,支撑这场远航的,是明朝积累百年的 “黑科技”。

一、领航者的积淀:郑和与时代的共振

郑和本姓马,云南昆阳人。11 岁时被明军掳走,后成为燕王朱棣的贴身宦官。在 “靖难之役” 中,他屡献奇策,深得朱棣信任。

朱棣登基后,急于向海外宣示大明权威,同时探寻建文帝下落。郑和的军事才能、伊斯兰文化背景(熟悉阿拉伯航海传统),成了统领船队的不二人选。

《明史・郑和传》记载,朱棣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一政治需求,催生了航海技术的爆发。朝廷动用全国资源,在南京龙江船厂集结数千工匠,为远航奠基。

从 1405 到 1433 年,郑和七次远航,足迹遍布 30 多个国家。62 岁那年,他在印度西海岸的古里病逝,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航海路上。

二、造船黑科技:浮动的海上城池

龙江船厂的船坞遗址里,曾出土一根 11 米长的舵杆。专家测算,这根舵杆对应的船身长度至少 70 米,印证了史料中宝船的规模。

《明史》称宝船 “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折合现代长度 151 米。即便保守估算,70 米的船长也远超哥伦布旗舰 “圣玛利亚号”(23 米)。

宝船的 “鱼鳞式” 船壳堪称一绝。工匠用搭接法将船板拼接,缝隙填以桐油灰,防水性极强。这种工艺从宋代传承而来,郑和时期已达巅峰。

更关键的是水密隔舱技术。船身被分成多个独立舱室,即便一舱破损,海水也不会蔓延。这项发明比西方早 500 年,是远航安全的核心保障。

船队分工精细到极致。宝船作为旗舰载帝诏与国礼,粮船储 30 万石口粮,水船可装千人一年的淡水,马船则运丝绸、瓷器与回程的珍禽异兽。

三、导航黑科技:罗盘与星斗的密码

1961 年,福建出土的明代罗盘残件,刻度精准到 24 方位。郑和船队用的 “海道针经”,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 48 方位导航,误差不超过 2.5 度。

《郑和航海图》里,“更、托、指” 等术语随处可见。“更” 是计时单位(一更约 10 海里),“托” 是测深单位(一托约 1.8 米),“指” 则对应罗盘方位。

这种精准计量源于郑和首创的短时段记时法。他用燃香与沙漏结合,记录船只每小时航程,再对照海图标注的暗礁位置,提前规避风险。


夜间航行则靠 “过洋牵星术”。船员用 12 块方形木板测星高,比如 “古里国往忽鲁谟斯,看北极星十一指”,将天文数据转化为航行坐标。

郑和的领航员中,既有熟悉星象的道士,也有懂阿拉伯天文的回回匠人。两种知识体系融合,让导航在阴雨天也能通过 “看织女星”“看华盖星” 补位。

四、探测黑科技:铅锤与海浪的对话

铅锤测深是郑和船队的 “水下雷达”。铁锤底部凹陷,填满油脂,系上带刻度的绳索。抛入海中后,油脂黏附的泥沙能辨海底质地。

遇浅滩时,船员高喊 “三托水,沙泥底”,领航者便知可安全通行。这种技术从北宋传承而来,郑和将其与海图结合,绘制出精准的浅滩分布图。

更巧妙的是 “打水辨路” 法。经验丰富的水手听铅锤落水声,能判断海水深浅。在能见度极低的雨雾天,这成了罗盘之外的重要辅助。

船队还配备 “测风旗” 与 “量雨器”。旗角飘动的角度对应风力等级,船顶的铜制雨量器则记录降雨量,为航线调整提供实时气象数据。

五、气候黑科技:季风与航线的约定

福建长乐港的《天妃灵应之记》碑,刻着 “伺风开洋” 四字。郑和深谙季风规律,将出发时间定在冬季,借东北季风南下。

从长乐到爪哇,再到苏门答腊,船队一路顺风。进入南半球后,又换乘西北季风横渡印度洋。全程如同 “搭季风的便车”,省时又省力。

返航则选夏季,借西南季风北上。整个航程约一年半,错过季风就要再等半年。因此船队严格遵守 “信风时刻表”,从不延误。

分船队的调度更显智慧。主船队赴印度时,分支船队则驶往非洲。约定在古里汇合,再一同乘季风回国。这种分工让航行效率最大化。

在也门亚丁,至今流传着郑和船队等待信风的故事。船员们在当地打井取水,既解决补给,又与当地人交好,成了季风之外的 “人情保障”。

六、后勤黑科技:两万人生存的密码

27000 人的船队,每天耗粮 41000 斤。粮船采用 “分层储粮法”,底层放耐存的稻谷,上层放面粉与腌肉,船底铺草木灰防潮。

淡水储存是难题。郑和特制的水船用铜皮封底,避免渗漏。船员还在船上挖蓄水池,收集雨水过滤后使用,可补充三成淡水。

为防坏血病,船上种着生姜、青菜,甚至养猪养鸡。《瀛涯胜览》记载,船员 “日食三餐,有鱼有肉”,营养保障远超同时期西方船队。

医疗体系也很完善。每艘宝船配两名医官,携带藿香、薄荷等防中暑药材,以及治疗外伤的金疮药。七次远航,船员死亡率不足 5%。


通讯靠 “旗语 + 声响”。白天挥不同颜色的旗带传递指令,夜间用灯笼明暗示意,雾天则敲锣为号。200 多艘船的编队行进,靠这套系统井然有序。

七、遗产与回响:被遗忘的航海巅峰

1433 年郑和去世后,明朝推行海禁。龙江船厂逐渐荒废,宝船图纸被焚毁,航海技术慢慢失传。

但郑和的遗产并未消失。明中叶成书的《顺风相送》,收录了他的航线数据,成为后世海商的 “航海圣经”。书中 “看北极星法”“定潮水消长法”,皆源自郑和的实践。

梁启超在《郑和传》中感叹:“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他认为这场远航是 “中国超前于世界的证明”,却因制度原因未能延续。

现代考古不断印证着郑和的成就。在肯尼亚出土的明代青花瓷,与马欢《瀛涯胜览》中 “赐瓷于麻林国” 的记载吻合,证实了船队到达东非的史实。

2005 年,郑和下西洋 600 周年纪念时,西方学者评价:“他的船队规模,直到工业革命前都无人能及。” 那些没有发动机的木船,承载的是古代中国的智慧巅峰。

结语:科技背后的文明力量

郑和的 “黑科技”,从来不是单一发明。它是造船技艺、天文知识、气象智慧与组织能力的集合,是大明国力的缩影。

没有发动机的年代,郑和用罗盘定位方向,用星斗测量纬度,用季风驱动船帆,用智慧保障生存。这场远航不是偶然,而是文明积累的必然。


如今,龙江船厂遗址的船坞仍在,刘家港的古码头依稀可见。那些沉默的木构件与青铜仪器,诉说着一个真理:真正的 “黑科技”,永远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与对规律的敬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面反华开始?日本政府连开3枪,出兵威胁已发,解放军别无选择

全面反华开始?日本政府连开3枪,出兵威胁已发,解放军别无选择

军机Talk
2025-11-07 14:51:42
女演员黄慧颐现状:开老书店维生,老态明显,曾被称广东标准媳妇

女演员黄慧颐现状:开老书店维生,老态明显,曾被称广东标准媳妇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8 01:04:22
一个人善待自己最好的方法(值得收藏)

一个人善待自己最好的方法(值得收藏)

知和大叔
2025-11-07 00:02:39
貂皮大衣退货后续,宝妈已社死,老板报警因祸得福,网友争相要买

貂皮大衣退货后续,宝妈已社死,老板报警因祸得福,网友争相要买

观察鉴娱
2025-11-07 10:28:09
日军为什么追着蒋介石打,却没有打延安?

日军为什么追着蒋介石打,却没有打延安?

历史图鉴
2025-10-24 20:30:03
泰国前总理牵涉350亿案,NACC出手调查,阿努廷表态不干预

泰国前总理牵涉350亿案,NACC出手调查,阿努廷表态不干预

云景侃记
2025-11-07 21:32:19
终于有个日本将军,把窗户纸给捅破了:再打仗,日本可能就没了

终于有个日本将军,把窗户纸给捅破了:再打仗,日本可能就没了

李子橱
2025-11-06 21:30:03
预售 10.58 万元的 Lafa 5,是零跑心中的「白月光」

预售 10.58 万元的 Lafa 5,是零跑心中的「白月光」

爱范儿
2025-11-08 01:11:15
天津已有班级临时停课!市卫健委最新提醒:我市即将迎来高峰期!今年毒株变了!

天津已有班级临时停课!市卫健委最新提醒:我市即将迎来高峰期!今年毒株变了!

天津族
2025-11-07 07:34:01
这是我见过的五官最精致的女性,一脸福相,以后会贵不可言

这是我见过的五官最精致的女性,一脸福相,以后会贵不可言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0-28 14:03:28
玻璃瓶、情趣用品从天而降!一楼住户因高空抛物苦不堪言,物业回应

玻璃瓶、情趣用品从天而降!一楼住户因高空抛物苦不堪言,物业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07 17:45:34
杜若溪透露为和严屹宽拍戏,放弃女一号!结婚11年,曾因“打孩子”问题提离婚

杜若溪透露为和严屹宽拍戏,放弃女一号!结婚11年,曾因“打孩子”问题提离婚

鲁中晨报
2025-11-07 16:59:07
霍思燕,这体格有一种珠圆玉润的健康美

霍思燕,这体格有一种珠圆玉润的健康美

小椰的奶奶
2025-11-05 13:59:32
高中时期你经历过哪些炸裂事迹?网友:大家的青春都这么污的吗

高中时期你经历过哪些炸裂事迹?网友:大家的青春都这么污的吗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0-03 00:20:08
明明是一个做陕西小吃的,怎么就开始和肯德基、麦当劳抢市场了?

明明是一个做陕西小吃的,怎么就开始和肯德基、麦当劳抢市场了?

流苏晚晴
2025-11-03 19:02:09
F1巴西站冲刺排位赛:诺里斯杆位,安东内利P2,汉密尔顿P11

F1巴西站冲刺排位赛:诺里斯杆位,安东内利P2,汉密尔顿P11

懂球帝
2025-11-08 03:32:30
广州一小学抽血体检未通知家长,校方称是部分班主任工作疏忽,教育局回应

广州一小学抽血体检未通知家长,校方称是部分班主任工作疏忽,教育局回应

极目新闻
2025-11-07 00:14:51
四川女篮首秀轰148分,诞生6个没想到和2个不争事实:冠军稳了?

四川女篮首秀轰148分,诞生6个没想到和2个不争事实:冠军稳了?

萌兰聊个球
2025-11-07 16:00:16
学医后才明白,稳定血糖最好的运动,不是快走慢跑,而是这个

学医后才明白,稳定血糖最好的运动,不是快走慢跑,而是这个

华庭讲美食
2025-11-07 15:04:42
已确认!是知名演员王祖蓝

已确认!是知名演员王祖蓝

吉刻新闻
2025-11-06 10:54:06
2025-11-08 07:03:00
小豫讲故事 incentive-icons
小豫讲故事
谈奇闻野史,做杂牌作者。
1711文章数 7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本地
旅游
艺术
亲子
公开课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旅游要闻

稻城亚丁冲古寺看仙乃日雪山的最佳角度在哪? 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艺术要闻

这梅花,古趣盎然

亲子要闻

教育部等三部门:科学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