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现在的人口流动趋势越来越明显了,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都在往机会多的地方走。
未来十来年,估计会有超过一半的中国人挤在少数几个城市圈里生活。
这种集中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把周边地区的人口都吸过来,我老家县城的中学校长说,这几年每年转去省城读书的学生都在增加,有的班级甚至走了三分之一,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在发生。
很多人觉得人口流动是自由选择,但忽略了政策面的影响,国务院去年发的新型城镇化计划明确,30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直接取消落户限制,就算是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也在放宽积分落户。
这意思很明确,就是鼓励年轻人去核心城市。
![]()
第一类城市是那些已经形成气候的大都市圈。
长三角、珠三角这种地方,现在已经不是单个城市在发展了,而是整个区域连成一片。
比如上海周边,高铁半小时能到的地方,都成了它的辐射区,我有个在昆山买房的朋友,每天坐高铁到上海市区上班,通勤时间和住在上海郊区差不多。
这些地方的优势在于,产业链完整,工作机会多,而且各种资源高度集中。
好的医院、学校、文化设施,都在这里扎堆,年轻人宁愿在这里挤地铁合租,也不愿意回老家住大房子,就是因为这里能看到更多可能性。
第二类是崛起中的省会城市
像成都、武汉、合肥这些地方,这几年发展速度确实快,它们不像一线城市那么拥挤,但又比普通地级市有更多机会。
这些城市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在重点发展一两个优势产业,成都的电子信息、武汉的光电、合肥的人工智能,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
![]()
产业起来了,自然就需要人,也留得住人。
第三类是比较特殊的类型,比如杭州、苏州这样的城市
它们不一定是一线,但在某些方面比一线还有吸引力,杭州的互联网生态,苏州的高端制造,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我有个客户在苏州工业园区做精密仪器,他说在这里招个工程师比在上海容易,因为专业对口的人都知道这里产业集中。
这些城市就像专门店,虽然规模不一定最大,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了极致,对于相关行业的人来说,这些地方的吸引力甚至超过了一些传统一线城市。
这么多人往这些地方挤,房价会不会报复性反弹?
![]()
这个问题得分两方面看,一是这些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房价确实有支撑。
需求摆在那里,土地资源又有限,价格不太可能大跌。
但要说全面报复性反弹,可能性不大,现在的市场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政策调控已经常态化,不会再出现过去那种普涨行情。
更可能出现的是一种分化,就是好地段、好品质的房子继续坚挺,甚至缓慢上涨,而普通地段的房子可能长期横盘。
这里有个很现实的问题,不是所有流入人口都能买得起房。
现在大城市的房价,对于刚来的年轻人来说,光靠工资收入确实很难负担。
比如你杭州做程序员,年薪三十万,算不错了,但说靠自己买房还是压力很大。
所以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人口在持续流入,但购房需求并不会同步增长,很多人会选择长期租房,或者等到三四十岁才有能力买第一套房。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城市内部的区域分化。
同一个城市里,不同区域的命运可能完全不同,比如上海,临港新片区因为有人才政策支持,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在那里安家。
![]()
而有些老城区,虽然配套成熟,但因为房子旧、停车难,反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在下降。
这种分化会让买房变得更专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闭着眼睛买都能赚。
最后说说这种人口流动带来的连锁反应。
一方面,这些人口流入城市会面临更大的公共服务压力,上学、看病、交通,都会越来越挤。
另一方面,人口流出地区则会面临空心化的问题,周末都没什么年轻人,消费主力都是中老年人,这种分化会越来越明显。
人口向少数城市集中是个大趋势,这个趋势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它对房价的影响不是简单的上涨或下跌,以后讨论房价,得具体到哪个城市,哪个片区,甚至哪个小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