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七点,李阿姨像往常一样坐在餐桌旁,拿出血压计准备例行测量。可今天刚系好袖带,儿媳正催着准备送孙子去学校,厨房也还飘着早饭香气。
李阿姨满脑子杂事,一按按钮,血压数字却比昨天高出了十几。她心里发慌:难道这几天老毛病又犯了?可一小时后她静下来又测,却正常了。
像李阿姨一样,许多中老年人都把每天家中自测血压当作健康“大事”,却时常被反复的数字折腾得焦虑不已。
其实,测血压可不是随手一绑就能精准反映健康状况!你知道吗,只要犯了常见的几个“小错误”,刚刚测出来的数值就可能失真,做再多努力都白搭。
![]()
尤其是第3个细节,90%的人常常忽略,结果只会让自己平白担心或错过真正需要治疗的时机。那,想让家中血压测量既省心又靠谱,究竟应该注意些什么?
接下来就为你揭开这5个关键点,看看你中招了吗?
很多人以为血压测量和体重称重差不多,随时站上称、随手绑上袖带就能得出结论。但事实却大相径庭。最新数据显示,高血压在我国成年人中发病率已超27%,而不规范的家庭血压监测很可能造成误判或用药失误。
![]()
一项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2年发布的研究指出,近1/3的家庭血压监测因为操作不规范导致“虚高”或“虚低”现象。一些老年朋友一看到数字异常,便盲目加药或紧张求医,实则只是测量细节纰漏所致。
这背后的科学原理在于:血压是一组“动态数据”,极易受到情绪、体位、环境温度和测量仪器等多因素干扰。
哪怕只是测量前刚下楼运动、喝了咖啡、或袖带位置不对,血压值都能“蹭蹭”波动,甚至偏差达12~20mmHg,直接影响诊断和用药效果。要想用好这把家庭健康的“晴雨表”,必须学会避开常见误区,真正掌握科学测量技巧。
![]()
血压计选择和校准
不是所有血压计都靠谱。市面上血压计五花八门,你要选经过国家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专家建议,每年带血压计去医院校准一次,长期使用未校准设备可导致数值偏差5~15mmHg以上。如用水银血压计,操作不标准更容易出错。
测量时间要相对固定
血压日波动明显,建议每天早晨起床后和晚上入睡前测量,并保持测量时间一致。切忌运动、饭后、喝咖啡后、情绪激动时立即测量。如果刚活动过,应静坐休息至少5分钟再测,以便血压回归基线。
![]()
测量环境和身体状态
测血压时最好在安静、温暖的室内环境,身体放松,不说话,不动弹。研究发现,刚吵完架、环境嘈杂、气温过低时测血压,比平静状态下可高出10~18mmHg。
如若心态紧张、精神紧绷,血压也会“虚高”。建议测量前闭目深呼吸,让心情先平稳下来,再开始。
正确的测量姿势
坐姿极讲究:背部要有靠,双脚平放地面,不交叉;手臂放在桌面,与心脏齐平,手掌朝上;袖带缠在上臂肘窝上方2~3厘米,不能绑得过紧或太松。
错误姿势,比如胳膊下垂、吊脚,都会让数值偏差8~10mmHg。
![]()
数据读取与记录方法
一次测量很难代表真实血压。建议每次测量间隔1~2分钟,连续测2~3次,取平均值最可靠。并且记录好每次的日期、时间、数值,有助于医生后续分析。
要定期带完整数据去医院复评,切莫单靠一两个异常值判断健康变化。
想让自测数据真实可信,不妨把以下操作变为“习惯动作”:
保持测量时间和环境一致,比如每天都在起床后静坐测量;测量前30分钟少喝咖啡、茶、酒,不吸烟,不剧烈活动;每年带血压计到医院校准一次,维修保养不可忽视;尽量让心情平静;闲聊、吵架、激动后先深呼吸休息5分钟再测,尽量让心情平静;测量姿势严格对照操作说明,家人可互相监督;将血压数据专本登记,带去复查时给医生参考,少凭主观印象乱用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