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大家好!这里是 996 咖啡吧,我是你们的咸鱼哥,来一杯冰美式,你喝咖啡,我讲故事。
闻泰科技的事发酵一周了,今天又上了热搜,也怪不得,鹰酱对我们高端芯片的封杀都7了,而闻泰科技的这事,比高端芯片短缺还让人揪心。
我们来看一下发生了什么。
因为闻泰科技下属的一家在荷兰的子公司,被荷兰政府“特殊照顾”了,又是暂停 CEO 职权,又是托管股权,理由扯得不行 ——“国家安全”,为了保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10月14日发出紧急声明,为会员企业闻泰科技站台。
这事儿听得我一口冰美式差点喷出来:一个做车规级芯片的企业,怎么就威胁到荷兰国家安全了?说好的自由、民主、平等呢?说好的“风可以进,雨可以进,国王不能进”呢?难道荷兰的文明又倒退到海盗文明啦?
今天就来详细聊聊这事,我们先来看看这事的前因后果
一、股权之争
这事儿压根不是突然爆发的,早有苗头,只不过 9 月底突然被按下了加速键,45 天里剧情反转比电视剧还刺激。咱按时间线来捋一捋,就能看清其中的猫腻。
故事得从 2023 年初说起,那会儿美国、荷兰、日本刚达成协议,要限制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安世半导体的荷兰高管们就开始坐不住了,生怕自己被贴上 “中资企业” 的标签,以后拿不到欧美订单。他们偷偷成立了个 “企业事务部”,专门对接荷兰经济部,想改公司治理架构,搞 “去中资化”,这想法直接跟中方 CEO 张学政怼上了 —— 人家闻泰真金白银买的公司,凭啥要改头换面?
矛盾就这么埋下了,之后一年多里暗流涌动。
荷兰经济部瞅准机会煽风点火,要求安世设立一个权力大到离谱的监事会,对技术转移、海外投资等近 20 件事有 “一票否决权”,说白了就是要架空中方控制权,这不就是荷兰政府对一家中资100%控股的公司进行明抢嘛,那做为控股股东的张学政当然不同意,坚决反对呀!
而当地的荷兰本地管理运营高管联盟则持反对意见,觉得 “妥协才有活路”,这就导致资方和本地运管管理方彻底撕破脸。安世的 CFO Stefan Tilger 甚至偷偷推动向欧洲投资者卖股权、搞海外独立上市,摆明了要稀释闻泰的控制权,这已经不是治理分歧,简直是 “窝里反”。
本来这件事的发展,还主要是中资海外收购企业时资方和本地管理层之间的内部争议,但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就完全超出CEO张学政的掌控,因为“搅屎棍”鹰酱为了打击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在2025年9月底,突然扔出个 “穿透性新规”,把限制范围扩大到闻泰持股超 50% 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首当其冲。
看到这一纸新规,荷兰政府像是拿到了圣旨一样,美国新规出台第二天(9 月 30 日),就迫不及待地出手了,第一次动用《商品供应法》——一部50年代出台针对美苏冷战时的法律,这部法律在长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从未被实际使用过——干预企业管理,直接暂停张学政的 CEO 职务,还任命外籍董事掌握决定性投票权,宣布要托管股权。
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就是荷兰政府为了配合美国打击中资企业,对闻泰子公司安世进行明抢行动。
10 月 1 日,安世的首席法务官、CFO 等三个核心高管连夜向荷兰企业法庭提交紧急申请,法庭连庭都没开,直接生效临时措施,不仅停了张学政的职,还封了他的内部邮箱和通讯账号,这操作跟 “清场” 没啥区别。
10 月 6 日开庭更离谱,闻泰方面收到 500 多页的证言,申请延期研究被拒绝,只给 2 个工作日准备时间,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 “赶鸭子上架”。
10 月 7 日,法庭果然维持了临时措施,张学政彻底失去控制权,只能离开荷兰。
直到 10 月 13 日,事情才出现外交层面的波澜。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直接表态,说中方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要求荷兰纠正错误做法。或许是压力来了,10 月 17 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突然放软话,说要跟中国谈判,可截至现在,中方还没回应 —— 毕竟主动权已经不在荷兰手里了。
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安世半导体原本是荷兰皇家飞利浦下属的一个事业部,主要的是做电子管和集成电路的,经过将近七八十年的发展,2006年,飞利浦将其半导体业务剥离,独立为恩智浦半导体(NXP),主营业务逐渐集中在双极晶体管、二极管、ESD保护器件、TVS、信号调节、MOSFET、GaN FET、IGBT等,拥有超15000种产品,这些器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移动和消费等多个应用领域,主要聚焦在车用芯片。
恩智浦半导体是怎么变成安世半导体?又怎么成了闻泰科技的子公司呢?
二、闻泰为啥花巨资买“安世”
要理解这事儿,我们的得先搞明白闻泰科技是啥来头,为啥当初砸血本也要收购安世半导体。
闻泰科技的发家史堪称 “草根逆袭”。2006 年成立的时候,就是个不起眼的消费电子代工厂,帮别人做做手机设计、贴贴牌子,说白了就是 “代工小弟”。
但是老板张学政眼光毒,知道代工没前途,一直在找转型机会。2016 年他瞅准智能手机爆发期,果断收购了全球老牌手机代工厂纬创,一下子拿到了华为、小米的大订单,年营收从几十亿冲到 200 多亿,算是在代工领域站稳了脚跟。
可张学政心里清楚,代工再牛也只是赚辛苦钱,核心技术卡脖子的滋味不好受。当时中国半导体产业缺的就是 “硬核资产”,尤其是车规级芯片,几乎被欧美日韩垄断。
2017 年机会来了,荷兰恩智浦半导体要出售旗下的标准产品事业部 —— 也就是后来的安世半导体。这可是块 “肥肉”:安世是全球车规级二极管、晶体管的龙头,市占率常年稳居前三,客户包括大众、宝马、丰田这些顶级车企,手里还有 1 万多项专利,技术积累了半个多世纪。
但这块肥肉抢的人太多,闻泰当时根本没资格直接入局。
安世的估值一开始就高达 200 多亿人民币,而且要求买家有半导体行业经验。张学政硬是想出了 “组团收购” 的招,拉上格力电器、碧桂园等资本大佬,凑了个 “收购天团”,2018 年先以 338 亿人民币拿下安世 78.39% 的股权,2019 年又花了 63 亿完成全资收购。这桩交易创下当时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海外并购案,不少人骂张学政 “疯了”,可现在看,这步棋走得太妙了。
收购之后的效果立竿见影。闻泰一下子从代工企业变身 “半导体巨头”,2020 年营收突破 500 亿,2024 年更是冲到 730 亿,其中安世半导体贡献了近 40% 的利润。
更关键的是,中国车企终于有了靠谱的车规级芯片供应商,2024 年国内新能源车用的二极管里,安世的产品占了 27%,帮比亚迪、蔚来解决了不少 “卡脖子” 问题。
可以说,闻泰收购安世,是 “用市场换技术” 的经典案例,既壮大了自己,又补了国家产业链的短板。
由于子公司安世业务的蓬勃发展,闻泰科技在过去几年重新调整了自己旗下的业务板块,把所有的资源和重心全部梭哈到了半导体领域。所以此次荷兰政府对安世的抢劫行为,对闻泰科技来讲影响极大。不过闻泰没有怂!
三、硬刚与后盾
面对荷兰政府的 “强取豪夺”,闻泰科技没像软柿子一样任人拿捏,而背后的中国更是直接亮出了态度 —— 想欺负中国企业?没门。
这波 “企业硬刚 + 国家后盾” 的组合拳,打得相当漂亮。
先看闻泰的应对,堪称 “有理有据有节”。失去控制权的当天,闻泰就发布公告,明确表示 “正在积极与国际律师事务所团队沟通法律救济方案”,还强调自己 “仍享有股东的经济收益权”,先稳住市场信心。
紧接着,张学政虽然离开荷兰,但通过视频会议主持了闻泰的核心会议,明确提出 “三不原则”:不放弃合法权益、不损害员工利益、不影响客户供应。
最关键的是法律层面的反击。闻泰聘请了荷兰当地最有名的律师事务所 Stibbe,这家律所曾帮微软打赢过反垄断官司,经验十足。10 月 10 日,闻泰正式向荷兰最高法院提起上诉,拿出了当初收购时荷兰政府批准的文件,以及安世近三年的合规报告,证明 “所谓的安全风险纯属子虚乌有”。
同时,闻泰还联合了大众、宝马等安世的核心客户,这些车企纷纷向荷兰政府施压 —— 要是安世出问题,全球汽车产业链都得断供,谁也承担不起这个后果。
闻泰在前面冲,背后的支持更是及时到位。
最先发声的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10 月中旬直接发了三点立场声明,把话说得很明白:支持企业维权、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坚决反对破坏全球半导体生态。这可不是空喊口号,协会背后是上千家半导体企业,相当于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站台
![]()
当然更有分量的是外交部的表态。10 月 13 日林剑的发言看似温和,实则暗藏力度,“中方维护自身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别给脸不要脸”。而且这不是口头警告,因为中国商务部也出手了,发布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制造的特定成品和组件。这对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安世形成了直接反制。
![]()
![]()
甚至业内已经有消息说,中国海关近期加强了对荷兰光刻机核心部件的进口检验,虽然没明说,但这施压的意味谁都懂 —— 荷兰的 ASML 公司可是靠中国市场活的,真要是撕破脸,谁疼谁知道。
荷兰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10 月 17 日卡雷曼斯主动求和,说 “安世对全球产业链很重要”,这话简直是 180 度转弯。要知道,安世在荷兰有两个工厂,雇了 2000 多当地人,每年给荷兰贡献近 10 亿欧元的税收,真要是搞黄了,荷兰经济也得受重创。更别提全球车企的压力,大众已经放话 “要是芯片断供,就考虑把欧洲工厂迁到中国”,这可是荷兰政府承受不起的。
所以这次如果荷兰政府不纠正之前所做的无理抢劫行为,我相信中国政府的反制手段库里还有很多等着荷兰政府来撞墙。
为什么?因为荷兰政府开了一个极不好的先例,中国政府要拿你做那只被宰的“鸡”以喝阻西方世界那些有样学样的“猴”
四、杀鸡儆猴的警告
上次韩国造船厂“韩华”已经做了急着站队,被胖揍的典型,韩国政府已经在着急忙慌的处理关系,这次荷兰硬是撞在枪口上把自己活成了另一个中国政府为护本国企业在国外合法经营遭外国政府无理打压后反击,用来“杀鸡儆猴”的典范。
我们先来说说荷兰为啥要蹚这浑水。说白了就是被美国架着走。
美国这几年一直想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可自己又造不出低成本的车规级芯片,就盯上了荷兰。
一方面拿贸易优惠诱惑,说要给荷兰农产品更多准入配额;另一方面又威胁,要是不限制安世,就不让 ASML 卖高端光刻机给中国。在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14日公开的法庭文件显示,早在今年6月,美国官员就已向荷兰表明立场——若安世半导体想从美国新变化的“实体清单”中获得豁免,其中国籍首席执行官(CEO)“必须被替换”
荷兰夹在中间,本想玩 “两边讨好”,结果脑子一热选了站队美国,没想到踢到了铁板。
这种 “被当枪使” 的滋味,荷兰不是第一个尝的。之前加拿大跟着美国扣了华为高管,结果中国反手扣了两个加拿大人,最后还不是乖乖放人?澳大利亚跟着美国搞对华贸易限制,红酒、煤炭全砸手里,损失几百亿,最后还得偷偷找中国谈。这些例子都说明,在大国博弈的棋局里,小国从来不是棋手,顶多是棋子,甚至是弃子。
有人可能会说,荷兰是 “半导体强国”,有 ASML 在手,腰杆硬。
可别搞错了,ASML 的光刻机靠的是全球供应链,其中中国的稀土、精密光学部件都是刚需。所以真要说卡脖子,前几天中国商务部公布的:境外企业出口的产品,若含有中国原产稀土成分且价值占比≥0.1%,或使用了中国稀土技术,再出口前需向中国商务部申请许可。这一条真要用在ASML身上,那它就只能翻白眼,气绝身亡。
更何总中国是 ASML 的第二大市场,2024 年 ASML 卖给中国的光刻机占了总销量的 35%,要是中国真翻脸,ASML 得裁员一半。
那就更别提安世半导体的产业链地位,它的芯片用在全球 1/3 的汽车上,但它的生产制造70%以上在中国大陆,目前安世在大陆生产的芯片已经禁止出口了,如果荷兰政府还能听得进去劝,一切好商量,要不然如果荷兰政府要是真把安世搞垮了,全球汽车产业生产除中国之后都得停摆,那第一个跳脚的就是德国、日本这些汽车大国,荷兰最后只会里外不是人。
所以说荷兰干的这事吧,就是直接把西方世界一直宣传的那一套自由、民主、平等价值观直接干到垃圾桶里去了,更何总荷兰还一直号称 “中立国”,二战后靠中立地位赚了不少好处,现在却主动放弃中立,去抱美国大腿。
这就好比小区里两个大户人家有矛盾,你一个中间户不好好过日子,非要帮着一家去骂另一家,最后两家没打起来,你倒先被抄了家,这不是傻吗?
其实小国最好的生存法则,就是 “闷声发大财”,保持真正中立,谁都不得罪。就像新加坡,不管中美怎么闹,始终坚持 “不选边站”,既跟美国保持军事合作,又跟中国做着大生意,反而成了东南亚的经济中心。新西兰也是个例子,之前在 5G 问题上没跟着美国限制华为,现在跟中国的贸易越做越大,这次渡轮订单不还选了中国船厂,反而赚得盆满钵满。
荷兰现在显然也后悔了,主动提谈判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经这一折腾,全球企业谁还敢放心在荷兰投资?说不定以后大家都会想:今天能整安世,明天就能整我,还是换个靠谱的地方吧。
这种 “信誉破产” 的损失,可比短期讨好美国大多了。
还是应了老祖宗那句话“天作孽犹可活,人作孽不可活!”
结语
安世半导体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一场实力的较量。闻泰敢花 338 亿收购,是因为有中国市场做后盾;中国敢硬气表态,是因为半导体产业链已经有了底气;荷兰最后一定服软, 在真正的实力面前,“国家安全”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借口根本就站不住脚。
这事儿也给所有国家提了个醒:全球化时代,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美国想搞 “脱钩断链”,荷兰想跟着喝汤,结果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那些想在大国之间选边站的小国,更得想清楚:大国博弈的战场从来没有旁观者,一旦站错队,很可能就成了 “杀鸡儆猴” 的那只猴,最后好处没捞着,还得赔上自己的发展。
从更大的格局看,中国企业走出去难免会遇到风浪,闻泰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闻泰目前的遭遇也不是件坏事,这将会成为一个中国企业在外应对外国政府无理打压中资企业的样板和示范。
只要我们的产业链足够强大,国家足够硬气,就不怕别人搞小动作。毕竟商业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不是政治博弈,谁要是非要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最后只会被市场抛弃。
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如有雷同,纯属瞎编,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下次再聊,我是你们的咸鱼哥,欢迎点赞关注转发一键三连哟!
欢迎关注,一起来聊!
![]()
热关键词: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荷兰政府、半导体产业链、大国博弈、企业维权、全球供应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