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宋朝人下馆子,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水浒传》里那些豪气冲天的场面:武松、林冲、宋江这些好汉往店里一坐,张口就是“小二,切二斤熟牛肉!” 影视剧里也老是这么演,搞得大家都以为宋朝人天天把牛肉当家常便饭。但历史真相往往比小说来得复杂,宋朝人的餐桌,可不是你想的那样。
宋朝那会儿,牛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耕地拉货全指望它,地位堪比现在的重型农机。朝廷对牛的保护力度极大,私自宰杀耕牛?那是重罪!宋太祖那会儿颁布的《宋刑统》就明确规定,盗杀官私马牛,情节轻的劳改两三年,重的流放三千里。宋真宗景德元年更是下令:宰杀耕牛的人直接发配千里之外,再加三年徒刑;就连知情还买肉吃的人,也得判两年。遇到皇帝大赦天下,别高兴太早,杀牛的人通常不在赦免名单里。所以啊,在宋朝想吃口牛肉,难度系数和风险都相当高。
![]()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如果牛是自然病死的,经过官府批准后,肉还是可以流入市场的。但问题是,这种肉价格高得离谱。宋徽宗年间,一头活牛市场价也就5到7贯,但一头死牛如果能获批卖肉,能卖到25贯的天价。要知道,当时一个七品县令的月俸也就12贯左右,一个月工资还不够买半头死牛的肉,普通老百姓哪消费得起?而且这种老死病死的牛,肉质又老又柴,跟现在精心饲养的肉牛完全没法比。
那为啥《水浒传》里好汉们牛肉吃得那么欢?这里有个时间差:《水浒传》写的是宋朝故事,但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元朝虽然也有禁令,但法令执行相对宽松,民间偷宰耕牛比较普遍。施耐庵写的是他更熟悉的元朝风情。再者,梁山好汉本身就是反抗朝廷的法外之徒,大口吃违禁的牛肉,更能凸显他们天不怕地不怕、藐视王法的叛逆精神。艺术加工嘛,总得有点夸张和象征意义。
![]()
在宋朝真正能称得上肉中贵族的,是羊肉。宋朝皇室对羊肉的爱,那是刻在DNA里的。宫廷规定“御厨止用羊肉”,皇帝们个个是铁杆羊粉。宋仁宗有次半夜馋羊肉馋醒了;宋真宗时期,御厨每天要宰三百多只羊;到了宋神宗朝,宫里一年能干掉四十三万多斤羊肉。这羊肉甚至还成了官员福利的一部分,从宋真宗朝起,外任官员每月能领“食料羊”,多的每月二十头。权贵们也跟着炫,北宋有个叫蒲宗孟的高官,一年能吃掉四千只羊。请客吃饭要是没羊肉撑场面,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羊肉这么好,价格也极其“美丽”。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吴中地区羊肉一斤能卖到900文。当时一个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月薪大概7贯,辛苦一个月也就买得起八斤多羊肉。所以有官员写打油诗自嘲:“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 普通人更是想都别想。《夷坚志》里有个故事,一个主簿的弟弟娶了尚书的女儿,新媳妇过门就想吃羊肉,结果主簿大哥只能哭穷:“吾家寒素,非汝家比,安得常有羊肉”。 所以,能天天在馆子里潇洒点两斤羊肉的,非富即贵。
![]()
既然牛肉吃不起,羊肉又太奢侈,老百姓日常打牙祭吃啥?答案是:猪肉。宋朝猪肉的地位远不如现在,甚至有点被文人士大夫嫌弃,觉得它低贱粗鲁,有损文人清流。苏轼就写过“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意思是猪肉便宜但没人会做。
但猪肉便宜啊!北宋时一斤猪肉大约120文,虽然也高于普通市民的日收入,但比起天价羊肉,总算勉强能够得着。而且猪好养活、长得快,供应相对充足。《东京梦华录》记载,光是汴京(开封)城,每天晚上就有上万头猪从南熏门运进来,供应全城餐馆和百姓。巨大的消费需求甚至催生了一些“猪肉品牌”,比如汴京大相国寺的和尚慧明,就靠一手烧猪肉的绝活闻名全城,开的“烧猪院”成了知名餐饮品牌。所以,对北宋城市的普通食客而言,如果咬牙下一次馆子改善生活,最可能切上的那二斤肉,大概率是猪肉。
![]()
宋朝人吃什么样的肉,清晰地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阶层和巨大的贫富差距。皇帝和顶级权贵享受着昂贵稀有的羊肉;基层小吏和城市平民偶尔能消费猪肉;而普通农民,如北宋名相吕蒙正所言,很多还在“食糟糠”,甚至“不能营三餐之饱”。这种悬殊在危机时刻显得尤为刺眼。靖康之难时,金军一度断粮,士兵肚子里只有黑豆。而当金兵暂时退去,汴京城内却又恢复了歌舞升平,各地将领依旧日日饮宴,前线许多宋军却连黑豆都吃不上。最终,当金军再次南下,一些地方的宋军因军食不继而溃散,喊出“军食如此,而使我战乎”的悲愤之语,某种程度上,繁华的宋朝真是“吃”出了大问题。
所以,下次你再看到影视剧里宋朝人潇洒地喊“小二,切二斤肉来”,心里大概就有数了:那一声吆喝背后,可能是普通人咬牙享受的猪肉,是权贵们彰显身份的羊肉,但绝非常见的牛肉。一口肉,吃出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一个时代的烟火气与森严等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