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跳《最炫民族风》,我跟年轻人掰手腕都不输!”2024年夏末的山东宁津,62岁的谢阿姨穿着红绸裙站在小区广场,银发随着音乐轻晃。谁能想到,五年前她还躺在病床上,连从床上坐起来都费劲。
![]()
故事要从2017年深秋说起。那天谢阿姨在浴室搓澡,指尖突然碰到左侧脖子有个鹌鹑蛋大的硬疙瘩。“许是上火了。”她没当回事——彼时她正帮儿子带孙子,忙得脚不沾地。可儿子知道后急了:“妈,咱去济南大医院查查!”
第二天,谢阿姨揣着保温杯坐上去济南的大巴。谁也没料到,这个不痛不痒的小疙瘩,竟是命运的转折点。省医院的PET-CT报告像块重石:右上肺癌,双肺转移,淋巴结多发转移。病理单上的字刺得她眼睛疼。
手术、靶向药、化疗……谢阿姨像被推进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先是做了右肺癌微创手术,接着用了两个月靶向药却没效果;随后是6个周期化疗加8次小化疗。两年下来,肿瘤虽稍有缩小,她的身体却垮了:贫血、白细胞低,连爬楼梯都喘。医生建议继续用“培美曲塞”,可身体产生了耐药性,效果一天不如一天。
![]()
“不化疗怕复发,化疗又遭罪。”谢阿姨攥着药单直抹泪,抗癌的苦,只有她和老伴懂。
转机出现在2019年8月。那天老伴在家门口遇到个租房的中年人,闲聊时得知对方妻子患卵巢癌多年,靠郑州袁希福老中医的中药稳住了病情。“中药?”老两口对视一眼——他们从未想过,除了手术刀和药水,还有另一条路。
8月7日,郑州的蝉鸣正噪。谢阿姨攥着一沓CT单走进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诊室。袁希福院长搭脉、看舌苔、问饮食睡眠,仔细记下她术后虚弱、气血亏虚的情况,开了副中药。
头一个月,谢阿姨心里直打鼓:“草根树皮能比化疗管用?”药喝得有一搭没一搭。倒是老伴急了:“你不喝,咱咋知道有没有用?”逼着她每天按时喝。
没想到喝到第二周,谢阿姨的咳嗽轻了;一个月后,能下楼遛弯了;再后来,脸上有了血色,睡觉也踏实了。“真管用!”复诊时她笑着说。
三个月后复查,肺部病灶缩小了。谢阿姨这才信了:“不是中药玄乎,是真能解决问题。”2020年夏天,袁院长说她“春秋巩固就行”,她特意买了条红裙子——停药那天,她穿着新裙子去了广场,跟着音乐跳了支《好日子》。银发在夕阳下闪着光,谁也看不出这是和癌症缠斗三年的病人。
![]()
![]()
如今五年过去,谢阿姨成了小区广场舞队的“C位”。2024年春天,在抗癌明星分享会上,她展开锦旗,上面“华佗在世希福中医,望闻问切克顽疾”的金字被灯光照得发亮。有年轻患者问她秘诀,她想了想:“哪有啥秘诀?就是别总把自己当病人。该吃药吃药,该跳舞跳舞,日子总得往前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