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发展之路极为艰辛,尤其是最初的红军时期,外有反动派步步紧逼,内又缺良好的生活条件,没有坚定的革命决心,很难坚持下来,所以当初是有不少人叛变的。
其中的一人被彭德怀视若亲子,还当上了红三军团的主力师长,本来前途大好,却做了最错误的选择。
彭老总得知他叛变的消息,气得几天没吃下饭。后来两军对垒,彭老总决定大义灭亲,为确保一定能击毙他,下令成排的步枪向他同时射击。
![]()
此人名为郭炳生,他跟随彭老总之时,彭老总还在湘军任职。
1921年8月,湘军第6团开赴华容、南县一带,时任6团1营1连连长的彭德怀率部驻扎在注磁口。这里有一个名为欧盛钦的地主恶霸,仗着自己哥哥是湖南军阀赵恒惕麾下的参议,就肆意欺压当地百姓、胡作非为。
彭德怀在注磁口期间,欧盛钦为争夺田地活活打死一个农民,很多受欺压的百姓联名到官府去控诉,可官府惹不起赵恒惕,对百姓的诉求视若无睹,还有意偏袒欧盛钦,一时激起了民愤。
看不得穷人受苦的彭德怀听说此事后,在一个晚上摸进了欧盛钦家中,悄悄解决了这个恶霸,未惊动到其他人。百姓闻得欧盛钦死讯纷纷喜出望外奔走相告,感谢那个不知名的英雄。
![]()
因为欧盛钦身份特殊,官府一直在追查下手之人,一段时间后确定了是彭德怀所为。当时彭德怀已经调驻长沙附近的路口畲,团部迫于压力,便派人去捉拿彭德怀归案。
好在彭德怀为民除害的壮举让那些押解的士兵都很钦佩,所以在去长沙的路上,士兵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彭德怀顺利逃走了。
当时的情况比较危急,彭德怀无处可去,想来想去就跑到了湘潭,投奔自己刚当兵时的第一任班长郭得云,这个郭得云就是郭炳生的父亲。
以前郭得云对彭德怀就一直多有照顾,知道彭德怀遇到麻烦后,就让彭德怀在自家住了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郭得云也算救了彭德怀的命。
![]()
1922年郭得云患病去世,没多久彭德怀就将14岁的郭炳生接到了身边,当成亲儿子一样看待。彭德怀出钱让郭炳生上了4年军校,毕业后又让郭炳生当自己的勤务兵言传身教。
一开始郭炳生的表现的确没有辜负彭德怀的期望,平江起义时他非常勇猛,亲手端掉了敌人的一个机枪阵地,让彭德怀大为高兴。
有彭德怀的悉心教导,郭炳生成长得很快,短短数年就从一个普通战士,升为红8军第6师长。可他也有很明显的弱点,就是性格简单粗暴、军阀气息浓重。
在彭德怀外面他不敢表现出来,可随着随着部队的胜利和职务的提升,郭炳生就要出去独当一面,身上的那些坏习气也展露无疑。
![]()
郭炳生对于自己的缺点也知道,但他认为自己无非就是顺走缴获物资、有时打骂部下、爱发脾气等“小毛病”,算不上严重。政委来劝阻他时,他不但不听,还认为政委这样会影响他的威信,一直想办法找政委的茬。
彭德怀知道后心里很着急,为了让郭炳生改正过来,他让更有经验和能力的彭雪枫去做红6师政委,跟郭炳生搭档。
只是郭炳生此时已迷失了心智,诸事都不配合彭雪枫。彭雪枫也不恼,就耐心地做全师官兵的工作。他每次跟人谈话时,总是用“我可以跟你讲一个道理吗”来开头,久而久之便有了外号“讲道理的”。
他如此平易近人,自然很快受到了爱戴。只是这样的场景让郭炳生怒火中烧,认为彭雪枫是来夺自己权的。他想要再把彭雪枫搞走,奈何彭雪枫声望已经很高,且很得彭德怀信任,所以郭炳生就忍了下来,一直在等待机会。
![]()
1930年8月,红8军政委邓乾元跟彭德怀有很大的矛盾,想要脱离前委单独行动。红6师在红8军麾下,邓乾元在行动前自然要拉拢郭炳生和彭雪枫。
彭雪枫明白此举可能会造成内部的分裂,出于团结的目的,他把邓乾元的小动作汇报给了彭德怀,最终邓乾元被撤职。
这时郭炳生的脑回路很奇怪,他没有思考如果红8军单独走后,对他恩重如山的彭德怀处境会有多艰难,反而责怪彭雪枫“打小报告”。担心自己如果有什么把柄落在彭雪枫手里,也会遭遇类似的结局,心理愈发扭曲。
不久红6师奉命东渡赣江,往黄陂、小布地区一带转移。这里当时的群众基础并不算好,且随时可能会面临国民党的“围剿”,所以红6师有些官兵就埋怨师长郭炳生将大家带到了困境之中。
郭炳生本来也反对渡过赣江,只是彭雪枫坚决执行了上级的命令,部队才转移,眼下自己被人责怪,他就把怒火转移到了彭雪枫身上,认为是彭雪枫在整红6师。
![]()
1931年3月,红8军军部被取消,红4、红6师归红三军团直属,不久后红5、红8军建制被取消,所部合编为3个师。郭炳生改任为红2师师长,彭雪枫改任为红2师政委。经过一段的战斗、发展,红2师的情况逐步好转,郭炳生又开始贪图享乐,经常不听指挥擅离职守。
1932年8月,国军派遣了重兵向宜黄、乐安地区发起进攻,彭雪枫为了配合红三军团歼敌,就带着红2师在山中不断转圈,拖住了数倍于己的敌人。这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做法,全师非常辛苦。
长期行军战斗,生活的环境蚊虫又多,所以军中疟疾流行,非战斗减员的情况很严重。郭炳生已经过惯了安逸日子,不想再这样辛苦下去,因此革命意志开始动摇,暗中与国民党有了联系。
1932年9月初,红二师在南丰、南城一带休整,为了应对接下来的大战,师部领导下到团部去做工作,师长郭炳生去6团,政委彭雪枫去7团,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去5团。
![]()
他们分开没多久,国军就向红2师发起了进攻,彭雪枫为掩护其他部队,率领师直属队和7团与敌人展开激战,李志民率5团往东北方向撤退时,遇到了带着师特务连的郭炳生。
郭炳生本想找机会去白区,并没有马上到6团去,眼下与李志民遇到了,双方便合兵一处转移。经过一天行军,他们到达了一个名为‘巴山’的小村子,还没彻底安顿,郭炳生就向部队传达“政委彭雪枫阵亡,上级要求向抚州转移”的消息。
李志民虽然有所怀疑,但他职务没郭炳生高,所以只能服从命令。但他还是偷偷派了几名侦查员往不同的方向去寻找7团,想印证一下彭雪枫究竟有没有牺牲,这个举动挽救了5团。
有一名侦查员在风岗圩找到了彭雪枫,随即将情况汇报,彭雪枫想到一路上郭炳生异常的举止,便判断郭炳生有可能想率部投敌。他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带着15个战士前去追赶,幸好在9月9日傍晚终于追上了。
而此时郭炳生已经带着部队到了崇仁县,离抚州已是不远。
![]()
李志民见到彭雪枫后既喜又惊,喜的是政委还活着,惊的是心中了然师长想要做什么。彭雪枫只是简单跟其他干部说了几句,就直接质问郭炳生:你要把5团带到哪里去?郭炳生此刻还嘴硬说是为了掩护部队转移,不过他的谎言马上被其他干部拆穿。
由于5团西进太深,敌人已在集结部队朝这边扑了过来,彭雪枫没有时间去追究,连忙带领5团转移去寻找主力。郭炳生提出要带特务连掩护5团行动,彭雪枫考虑到他还没有叛变,不可能直接自己人打自己人,又没有空暇来做思想工作,只能是同意了。
彭雪枫率领5团从敌人的包围圈里打了出去,郭炳生则趁一个雨夜带着几名亲信投蒋。
虽然郭炳生没带多少人过去,但因为他职务很高且跟彭德怀关系特殊,蒋介石还是很高兴,给了他一个新编37师师长的职务、犒赏一万银元。他高兴地把老婆接到南昌,买了洋房、购置家具,吃穿用度都很奢侈。
![]()
郭炳生也知道自己对国民党的价值在哪里,于是拼命抹黑红军,他的话被制成了《郭炳生告红军官兵同志书》四处张贴,国民党还用飞机将这份文书空投到苏区,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红三军团司令部作战科长舒适、军团供给部长陈宗实、参谋周月南、参谋吴实四名干部就受到蒙蔽,跟着投敌。
没想到视若亲子的人竟做出这无耻之事,彭德怀气得把杯子都摔了,破口大骂“叛变投敌,子不如父,甚为可耻!”往后几天,彭老总都没吃得下饭。
参谋长邓萍知道他郁结所在,便说以后在战场上看到郭炳生,一定将其击毙,彭老总这才接过饭碗。
![]()
1933年3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已经接近尾声,国军眼见将要失败,强令郭炳生到前线去蛊惑,所以,红三军团终于在战场上见到了他。
郭炳生这段时间也不好过,他感觉得到国军将领的排斥,为了展现自己的忠诚,他就站在了阵前用喇叭向红军喊话,妄图诱骗些红军过去,建立功劳。
彭老总听到部下报告后气得脸色铁青,下令挑选出十多个枪法好的战士采用"步枪排射"的方式,除掉这个叛徒!
郭炳生以为红军会念及旧情不对自己开枪,所以有恃无恐站得比较前,在他喊得激动时,彭老总一声令下,十多个红军战士突然从战壕伸出步枪,然后同时对郭炳生射击,那效果比机枪也没差多少。郭炳生应声倒地,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本来郭炳生职务那么高,与彭总的关系还那么好,如果一直坚定追随革命,1955年佩戴将星不是难事,奈何他要做出错误选择,最终害了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