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罕带着大黄狗回到寄居的村落,村里的人们正在广场比武、摔跤大罕落脚的部落是女真族,村里正在举行部落首领选聘活动。按照女真部落的以往规制,当年轻人有力量取代老年人的时候,部落里就会组织比武英雄大会,优秀的年轻人都可以参加比武,最后获得胜利的人将被选为部落英雄,并担任部落头领。
经过了几轮较量之后,场上只剩下与大罕结拜的八兄弟成为最后的竞争对手。大罕回来的时候,八兄弟正配对角逐,大罕非常高兴,便向大长老要求允许自己下场参加比赛。
大长老知道大罕不是本部落的人,但大罕在这个部落里已经生活了好几年,并且与场上比赛的八个小伙都是结拜兄弟。大长老立刻同意大罕参加比赛,并宣布大罕享有与其他比赛对手相同的权利。如果大罕获胜,也可以成为英雄并可以担任部落头领。
八兄弟一听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大长老的这个决定就意味着承认大罕是这个部落的成员。场上的八个英雄立刻在擂台上拼尽全力比起武来。因为大罕轮空没有对手,一轮比赛下来,剩下四名胜利者进入第二轮,加上大罕是五个人,第二轮比赛还得有人轮空。
大罕提出:如果自己再轮空,对参加比赛的选手不公平,大罕要求从剩下的四个兄弟中抽签,抽中哪个人,哪个人就得和自己先比一场,谁获得胜利,谁进入下一轮比赛。由于方案是大罕提出的,场上四兄弟都同意。结果,被抽中的兄弟输给了大罕,大罕进入了半决算。大罕在半决算中又获得了胜利,最终进入了决赛。决赛的时候,大罕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获得了冠军。
女真人崇拜英雄,大罕与八个女真族勇士被部落的人公认为九大英雄。大罕因为比武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被全部落的人推举为头领。大罕也没有拒绝,立刻登上台子,宣布努尔哈赤时代开始。
努尔哈赤担任首领后立刻提议:“兄弟姐妹们,我努尔哈赤被大家推举为首领,我就要带领大家立起大旗,招兵买马,组建子弟兵,统一听我的号令。从今天开始,我们先统一所有的女真部落,不能再让我们女真人相互打来打去了。”
听了努尔哈赤的话,八兄弟和部落长老一致同意努尔哈赤组建子弟兵,努尔哈赤把部落分为八支队伍,由八个结拜兄弟每人带领一支队伍,先出去扩大子弟兵的力量。时间不长,八个强大的女真部落便形成了,努尔哈赤是八个部落的总首领。
![]()
年轻的努尔哈赤起兵要统一女真各部落,立刻引起了明王朝的关注。因为努尔哈赤是术士谶语中的双脚踩红莲的未来人主,明王朝便对努尔哈赤不断用兵,将努尔哈赤的兵马从赫图阿拉城(新兵堡)赶进了帽儿山(现通化县快大茂一带),如果明王朝的兵马再继续进攻,努尔哈赤就要躲进长白山了。
有一天,努尔哈赤亲自带领一拨队伍在辽河附近查看地形,被明军发现后,追杀得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了。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他便带着那条大黄狗躲在辽河滩的一片芦苇中。
明军一时找不到努尔哈赤,在天色越来越暗的情况下,明军便把芦苇丛点着了。当烈火快要烧到努尔哈赤的时候,他的大黄狗跳进水里用身体沾水后再跳上岸到努尔哈赤身边灭火,从而使得努尔哈赤免遭火焚。当烈火烧过芦苇丛最终熄灭的时候,大黄狗却被累死了。努尔哈赤逃出生天以后,便在族内制定一条规制:女真族人禁食狗肉!这就是满族人禁食狗肉习俗的由来。
努尔哈赤与明军不断作战,在山海关被明军大败,被迫带队逃进了深山。由于明军的围困,努尔哈赤的队伍几天没有饭吃。努尔哈赤突然想起母亲三仙女对他说过:“人参和哈士蟆可以食用,能够帮助军队脱困。
努尔哈赤立刻安排人捉了许多哈士蟆、又挖了一些人参,采了一些灵芝,让士兵们煮着吃。吃了这些东西之后,努尔哈赤和士兵们感到身体有了力量,甚至比以前更加强大。努尔哈赤立刻带领队伍杀出重围回到部落,努尔哈赤招来官员,让他们把哈士蟆和人参、灵芝介绍给族民,女真人吃了这些山珍后个个身强力壮,能征贯战。
满族入关一统华夏后,满族皇室不忘祖训,将哈士蟆油列为宫廷贡品,成为参、翅、骨、肚、蒿、掌、蟆、筋“八珍”之一。哈士蟆也被人们列为熊掌、哈什蟆、飞龙、猴头“四大山珍”之一,成为东北最珍贵的菜肴。哈士蟆油健身滋补是天下难得珍品,焖哈蟆则成为满汉全席的一道名菜而流传至今。
努尔哈赤登基以后,人们仍然习惯称他为“罕王”或“老罕王”。有一天,“老罕王”突然在梦里又见到“老把头”。第二天早朝时,他召集君臣询问:“本王当年落难之时,在梦中遇到一位神仙老者,指点我找到人参,用作起兵之资,从而得到天下。老神仙银须白髯,不知他是何人?诸位卿家谁能告知本王。”
一位大臣奏道:“陛下,这是采参人的祖师爷,人称‘老把头’的孙良。”
努尔哈赤立刻召来画工,把老把头的形象描述了一番。画工根据努尔哈赤的描述,画了一幅“老把头”的图像。努尔哈赤一看,画中的老人和自己所见的老神仙长得一模一样,立即派人在孙良羽化的地方盖了一座庙,塑了孙良的泥像,供奉香火。
努尔哈赤说:“孙良指路功莫大焉,指点本王打下江山功高盖世。本王封孙良为山神,掌管长白山。”
多年后,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族。1644年,满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统一的王朝。满族入主中原之后,历代皇帝对“老把头”孙良都保持敬意。有一年,清帝康熙领着兵马到长白山游猎巡边,为了纪念“老把头”对他先祖的恩情,康熙亲自来到“老把头”庙,给“老把头”的塑像披了一件黄马褂。
![]()
(注1:满族八旗分别为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正黄、正白、正红是上三旗,正蓝及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属于下三旗。八旗子弟兵不完全由女真人组成,还有相当数量的汉人、蒙古人、锡伯人和朝鲜人等。分旗管理,是融军政、生产、司法、宗族为一体的社会管理制度。)
(注2: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建黄、白、红、蓝四旗。四十三年(1615年) 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把众多的蒙古降众和编在八旗满洲下的一部分蒙古人,正式编成“八旗蒙古”。从天聪五年(1631年)到崇德七年(1642年),又逐步编建了八旗汉军。)
(注3:汉军、蒙古八旗出身者也可以担任满洲八旗的都统。皇帝亲领的正黄、镶黄、正白三旗为上三旗,诸王贝勒分领的为下五旗。八旗军制,均以营为单位,如亲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步军营等常规军 ,相扑营、虎枪营、火器营、神机营等特种兵 。)
(注4:女真族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分,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女真各部落长期相互争斗,谁也没有力量抗拒明朝的统治和欺压。)
(注5:努尔哈赤并不气绥,他带领八旗子弟兵拼死与明王朝作战,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统一了女真部落。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后,以建州女真部落首领的身份,在赫图阿拉城(现辽宁省新宾县二道河子畔)建立“大金”国,自称“大汗”。)
(注6: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之后,带领八旗子弟兵与明王朝不断作战,攻陷了明朝在辽东的七十一座城池,打下了奉天城,在奉天城修起了金鉴殿,开始称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