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敲定采购中国歼-10战斗机后,俄罗斯媒体的相关报道带着明显对比倾向,标题直言俄法战机“在竞争中惨遭淘汰”。而评论区里,俄罗斯网民对苏-35错失订单愤愤不平,围绕三款机型的讨论中,对歼-10的评价更显“酸意”。
![]()
多数俄网民认为,歼-10能赢下印尼订单,靠的不是性能而是低价。他们推测,作为单发中型机,歼-10单机成本约2500-3000万美元,仅为苏-35的一半、阵风的四分之一;即便算上备用套件、发动机、模拟器、机场设备及人员培训等费用,总价仍远低于俄制战机。因此,他们断言印尼“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即便歼-10作战半径不及苏-35,仍选择斥资采购,字里行间都在否定歼-10的性能。
![]()
事实上,这种对比本就站不住脚,中国并非没有强悍的双发四代机,歼-16的多项性能早已超越苏-35S。印尼的需求核心并非“载重强、航程远”的双发重型机,而是“维护成本可控、机动灵活”的中型机,歼-10恰好契合这一需求,这是精准匹配而非“无好产品可推”。
俄罗斯对印尼军购的复杂情绪,与其长期推销苏-35却屡屡碰壁有关。早在2015年,印尼就曾宣布计划用苏-35替换老旧战机,双方还签署了11亿美元采购合同,约定2019年底交付;但2021年印尼空军突然反悔,取消订单。2024年,俄罗斯大使仍多次重申“交易未取消”,期待印尼新总统重启谈判,可同年6月,印尼空军参谋长明确将苏-35排除在外,称F-15EX和阵风才是优选。
![]()
对此,俄罗斯军工部门仍持乐观态度,认为印尼未来或采购24-32架苏-35;但俄媒评论更为客观,指出苏-35 8000万-1亿美元的综合售价过高,且性能定位与印尼需求不匹配,这些核心问题难以改变,成单几率渺茫。
也有俄网民辩解,俄罗斯是因缺乏合适的单发中型机出口,才让歼-10“钻了空子”,并提及苏霍伊设计局专为出口打造的单发五代机苏-75。这款战机主打南亚、东南亚等市场,目标用户包括印尼、越南等,2021年以静态模型亮相时普京曾亲自出席,俄方预计全球需求量约300架,印尼媒体也曾提到军方将其列为潜在选项。苏-75单价3000-3500万美元,理论航程1865千米、载荷7.4吨,隐身设计更是吸引印尼的亮点。
![]()
但苏-75的问题同样突出:性能与印尼国防需求不匹配,看似采购成本低,后期隐身涂层维护却堪称“天价”;更关键的是,其技术尚未成熟,量产遥遥无期,印尼若选择它,交付时间根本无法保障。
整体来看,俄网民对歼-10拿下订单多有不服,甚至嘲讽其性能;不过也有理性声音指出,JF-17和歼-10对预算有限的国家吸引力十足,俄罗斯军工业在这一领域缺乏竞争力,才失去关键用户,真正该反思的是自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