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是“少帅”张学良唯一的血脉,是曾经东北王张作霖最疼爱的嫡长孙女。她本可享受顶级荣华,却一生颠沛,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时代的巨变与家庭的苦难。
![]()
张学良、于凤至
她,是张闾瑛,用一生的坚韧,书写了自己的传奇。
一、帅府明珠,惊变坠入凡尘
1916年2月11日张闾瑛出生于声名显赫的张家。作为张学良与原配于凤至的长女,她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公主”,从小聪慧伶俐,是爷爷张作霖和父亲张学良的掌上明珠。
![]()
张学良于凤至夫妇和他们的4个孩子
她很小的时候,张学良就把她与弟弟们送到沈阳著名的画社——“湖社”,跟随李上达学画。1930年辽西发生严重水灾,于凤至积极开展赈灾活动。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年仅14岁的张闾瑛带领弟弟闾珣、闾玗将三人画作三百余幅,在省教育会内举办展览进行出售,并将全部所得捐出解救流离失所的灾民
那时的少帅府,是她无忧无虑的童年乐园。然而,命运的转折猝不及防。
![]()
1933年,母亲于凤至带她与三个弟弟远赴英国考察,不久“西安事变”爆发。于凤至得知张学良被软禁后,心急如焚。她认为儿子们年纪还小,需要母亲的照顾,而张闾瑛作为大姐已经比较懂事,可以照顾好自己,因此她把四个孩子留在英国,只身一人回国营救张学良。
于凤至离开后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对欧洲各国进行大规模轰炸,张闾瑛和弟弟们在英国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非常艰难。更不幸的是,她的三个弟弟在战乱中不幸夭折,只有张闾瑛一个人幸存下来。后来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张闾瑛离开英国到美国读书。
家国巨变,骨肉分离,这位昔日的千金小姐,一夜之间成了在异国他乡孤身求生的漂泊者。
二、清醒自立,果断拒嫁孔家
正是在这段最艰难的岁月里,张闾瑛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坚韧与清醒。她出落得亭亭玉立,且才华出众,加之特殊的身份背景,自然吸引了无数追求者。其中,最为显赫的,便是当时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的儿子。
孔家派系权势熏天,这桩婚事在旁人看来,是“天作之合”,是落难公主最好的归宿。就连母亲于凤至,在得知后也曾一度动心,希望女儿能借此获得庇护。
![]()
然而,面对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捷径,张闾瑛却异常冷静地拒绝了。她曾说:“我张闾瑛嫁人,绝不利用父亲的名势。我要嫁,就嫁给一个布衣学子,他有才华,我便欣赏;我们情投意合,这就足够。”
这句话,掷地有声。她早已看透:表面的繁华不过是虚幻的泡影,真正的幸福,必须建立在平等与真诚之上。这份在乱世中保持的独立与清醒,让她避开了可能的政治漩涡,也让她遇到了生命中那个对的人——来自东北的留美学生陶鹏飞。
陶鹏飞是东北人,他的父亲是张作霖的手下,与张学良是旧相识。陶鹏飞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后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张闾瑛与陶鹏飞在一次华人同学聚会上相识,两人一见钟情,有很多共同话题,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对此,于凤至强烈反对。她认为女儿是帅府千金,应该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丈夫,而陶鹏飞只是一个穷学生,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但张闾瑛早已不是当年帅府里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多年的国外生活让她变得坚强独立且清醒。她认为陶鹏飞勤奋上进,两人情投意合,而且都热爱学习,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最终张闾瑛不顾母亲的反对,坚持与陶鹏飞结婚,婚后两人一起到香港工作和生活。
三、为父奔走,智闯台湾“禁区”
与陶鹏飞结婚后,张闾瑛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但她心中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被软禁在台湾的父亲。一湾浅浅的海峡,成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转机出现在1961年。她的丈夫陶鹏飞受邀赴台参加“阳明山会议”。这对张闾瑛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她立即决定与丈夫同行,决心要亲眼见到阔别二十多年的父亲。
然而,当时的台湾当局对张学良的看管极其严密,严禁任何亲属,尤其是来自海外的亲属探视。张闾瑛夫妇的申请毫无悬念地被驳回了。
![]()
但张闾瑛没有放弃。她展现了继承自父亲的魄力与智慧。她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动用了一切可能的人脉关系,四处奔走,据理力争。她向当局提出严正抗议:“女儿探望父亲,乃人伦常情,天经地义!你们有何权力阻止?”她的执着与勇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让台湾当局感到十分棘手。
最终,在张学良一些故交旧友的暗中协助下,加之张闾瑛“誓不罢休”的态度,台湾当局被迫做出了让步,但条件极为苛刻:会面必须在严密监控下进行,且时间短暂。
四、世纪重逢,半生风雨一泪中
1961年8月30日,张闾瑛和陶鹏飞在北投寓所终于见到了张学良。这是父女自欧洲一别后20余年的首次会面,也是张学良被幽禁后首次与女婿见面。
看到昔日风流倜傥、意气风发的“少帅”父亲,已被漫长的幽禁岁月磨蚀成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张闾瑛瞬间泪如雨下。
而张学良看着眼前这个同样已入中年的女儿,更是百感交集,他离开时,女儿还是青春少女,再见时,彼此都已华发暗生。
这场来之不易的会面,全程都有特务在旁监视。父女二人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尽情倾诉。他们只能用紧紧相握的双手,和含泪的凝视,来传递这二十多年积攒的思念与牵挂。每一分,每一秒,都珍贵得让人心碎。这次会面,虽然短暂,却极大地慰藉了张学良晚年的孤寂,也了却了张闾瑛最大的心愿。
直到1990年张学良恢复自由,张闾瑛才终于在美国再次见到了父亲。这时她已经是一位74岁的老人,而张学良则已是年过九旬的耄耋老人。父女俩时隔半个世纪再次重逢,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张闾瑛后来一直生活在美国,她与陶鹏飞育有一子,夫妻俩都非常低调,从不接受媒体采访。
此后的岁月里,张闾瑛一直生活在美国,极其低调,几乎不接受任何采访。她与丈夫相濡以沫,潜心学问,活成了一个真正的“布衣学者”。
2022年,张闾瑛在美国平静离世,享年106岁。
![]()
张闾瑛曾说过:“我虽然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我父亲做的那些事情都已经是过去式了,我只想过好现在的生活。”
她用一个世纪的时光,告诉我们:真正的贵族,不在于显赫的出身,而在于跌落谷底后依然能抬起的头颅;在于面对诱惑时依然能坚守的内心;在于为了亲情,敢于向强权说“不”的勇气。
她虽“平凡”,但那份风骨与智慧,将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作者:秋月溶,简简单单,爱人间,喜欢一切有趣的文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