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0月18日凌晨,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已于当天正式到期,从当天起,决议中所有条款,包括对伊朗核计划的相关限制及其所附机制,均被视为终止。原以“防止扩散”为由列入安理会议程的伊朗核问题,也应从联合国安理会的议题清单中删除。此外,伊朗核计划应与其他《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核武器缔约国的核计划被同等对待。
![]()
这份外交声明,标志着持续十年的伊核协议法律框架发生重要转变,而中国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也愈发凸显。
决议终止意味着什么
伊朗此次宣布决议终止,核心是围绕法律权利和政治姿态上对西方表明了强硬的姿态。
在法律层面,伊朗主张,根据2231号决议本身的规定,其十年有效期已届满,因此所有针对伊朗核计划的限制和制裁机制自动终止。伊朗强调,其核问题应从安理会议程中移除。
声明强调,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及其附件《伊核协议》是多边外交的重要成果,但由于美国在2018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英国、法国、德国三个欧洲国家未履行承诺,使得该成果遭到严重破坏。伊方认为,欧洲三国滥用《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的做法缺乏法律依据,仅是对美国单方面非法退出协议的追随。此举不会影响第2231号决议的法律效力,该决议应按期于2025年10月18日正式终止。此次声明相当于对美国及欧洲三国的亮明了态度,将矛头指向了单方面退出协议的人美国以及滥用制裁的欧洲三国。
![]()
不过尽管伊朗做出了宣告,但现实情况并不简单。美国和欧盟对伊朗的单边制裁仍在,这些制裁涉及能源、金融等关键领域,短期内难以解除。
对中东局势的潜在影响
决议终止将深刻影响本已十分复杂的中东局势。
首先地区力量博弈加剧,决议到期可能削弱了此前对伊朗核活动的一部分国际约束。这可能会引起像是以色列等中东国家的对伊朗拥核的担忧,以色列此前已多次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未来有可能采取更强势的预防性行动,地区内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因此加深。
其次核不扩散机制承压,伊朗未来是否会加速铀浓缩活动,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伊朗多次重申其核计划完全和平,但若其核活动超出“常规”范围,可能冲击《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体系,并为其他地区国家发展核技术提供借口。
![]()
局势走向存在不确定性。美西方可能以此为由再一次加大对伊施压,增加军事威慑,导致对抗升级。另一方面,美国在中东战略呈收缩态势,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刚刚结束。再加上《以色列时报》19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正在加沙地带南部拉法地区实施空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18日晚发声明谴责以色列方面继续关闭拉法口岸的决定,认为这违反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加沙的停火本就脆弱,此时若美以再将精力投入伊朗,中东局势难保会再一次收紧。
中俄牵动全局
伊朗在声明中特别感谢中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国,这一外交举动背后蕴含深意。
首先,伊朗感谢这些国家,是因为它们在安理会等场合表达了对欧洲三国滥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反对,支持了基于国际规则的外交努力。
其次中俄扮演关键角色,中俄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伊核协议框架、反对单边制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伊朗的感谢,是对中俄所代表的、区别于美西方对抗路线的多边外交理念的认可。
最后,这一外交举动暗示了,在伊核问题乃至更广泛的中东地缘政治中,可能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态势。即伊朗与中俄等国的协调加强,这可能会重塑未来该地区问题谈判的格局。
![]()
总的来说,联合国第2231号决议的到期是伊核问题的一个关键节点而非终点。它标志着围绕伊朗核计划的法律争论暂告段落,但政治和地缘博弈进入更复杂的阶段。
对伊朗来说,是赌一把生机;对世界来说,是全球秩序的一次挑战。而中国用多边外交和务实合作,正在为这盘乱棋提供解题思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