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最近,一座号称“千年古镇复兴样板”的文旅地产项目陷入重整。热闹没持续,流量没留住,投资回不来,地方政府也骑虎难下。 是文旅的冬天到了?还是策划的逻辑出了问题? 我们对话了在业内口碑极高的操盘手——上海兰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林总,聊了聊那些“鬼城古镇”背后的真实账本。
记者: 最近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反思:为什么砸了几十亿的文旅项目,开业就爆、半年就凉?到底是哪一步走错了?
林总: 错在起点。
大家都太信“去化率”了,好像房子能卖出去,城市的故事就能继续。其实恰恰相反——去化率不会那么快,这是常识。
所以,地方政府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明白一件事:在当下的市场周期里,你不可能是旁观者,你必然就是运营方。
过去那套“我出地、你造房、他运营”的分工逻辑,现在已经不成立了。地产商要的是现金回笼,不会陪你熬的,也确实熬不起了;至于运营公司,没股权、没资产绑定,更不会长线投入。
最后留下来的,只剩一座亮灯率低、夜经济空心的“舞台布景”。
记者: 所以您觉得,地方政府必须下场?
林总: 对,这个“下场”不是喊口号,而是改变心态。
过去的补贴都砸在活动上,为了曝光、为了客流。其实客流不是问题,留存才是问题。
政府要从“造面子”转向“养里子”,从一次性流量变成复购人群。要敢于把政策、资源、空间都投向“时间密度”——谁能让人多待两小时、多住一晚、多回来一次,谁就是真正的运营方。
记者: 这说得有点抽象,您能具体讲讲“时间密度”是怎么做的吗?
林总: 很简单,我常说一句话:“文旅不是烟花,是壁炉。”
为啥是壁炉呢?因为旅游也好,度假也好,我们的目标是让人能够留下来。而留下来,追求的不是刺激的热闹,而是一种温暖、互动、能让心定下来的感觉。
烟花很吸引人,但只要烟花停了,人就散了。壁炉不一样,壁炉是让人靠近、围坐、久留的东西。
所以我们在项目里最先干的,不是造新景,而是把旧的“时间”做厚。
比如巷口的小戏、夜间的放映、深夜的露营咖啡,这些看似小、其实是留客的关键。你让人有理由不走,哪怕只是“晚点再走”,那才是真正的消费。
再比如闲置资产,我们把空写字楼改成民宿+创意办公,把老厂房改成研学+手作工坊,河岸空地做成可移动的夜市。
这些都是轻资产、低门槛、快回本的存量再利用。我们算账,现金回正周期一般在18个月以内。
![]()
记者: 听起来很像“去地产化”的策略。
林总: 也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当然不反对地产,更支持土地增值的基本逻辑,但我们坚决反对“只造不养”。
文旅要的是复利,而不是冲量。
你得让这个地方形成自己的系统性资产,包括三样东西:
脚本(能复用的活动剧本)、私域(能反复触达的客群)、档期(能循环使用的时间表)。
如果每场活动都是一次性烟花,热闹完就归零,那就等于没有积累。
记者: 很多投资人更关心“有回报吗”,您怎么看?
林总: 文旅当然有回报,只是回报节奏和你想的不一样。
我们现在看三个指标:
连住率、复访率、NOI(运营净收益)。
只要这三条线能往上走,项目就能养得活。
我们做过一个案例,连住率从1.2天提高到1.6天,夜间支付笔数提升30%,整个商业体的NOI就能抬一个百分点。
这不是依靠感性,这是商业数据。
记者: 您提过“固本培元”,这在文旅行业具体是什么意思?
林总: 固本培元四个字,说白了就是——先把基础稳住,再谈增长。
文旅的根是“时间”。
没有存量的增量,就是无根之水;
没有系统的热闹,就是一次性烟花。
项目想长寿,就要有自己的“稀缺性”:别人学不走,你自己能复用。
那就是内容的模块化、运营的标准化、资产的可迁移化。
记者: 听您这么说,似乎这已经不是一个策划公司的角色,而更像一个“城市级运营商”。
林总: 对。我们自己叫它“壁炉系统”——不是一次性营销,是持续供热。
我们不会去做重资产的施工,而是帮政府、开发商和投资方,在90天内让项目从烧钱变成能自己呼吸。
第一阶段止血,第二阶段复温,第三阶段续命。
我们只看运营指标:连住、复访、夜间支付、税基稳定度。
热闹不算KPI,留存才算。
记者: 最后一个问题——您怎么定义一个真正成功的文旅项目?
林总: 成功不是靠“爆款”,是靠“平稳”。
能让人留下来、住下来、再回来,这就是成功。
文旅的未来不在于有多新,而在于能不能形成“时间的复利”。
当一个城市能把“造景的冲动”换成“养时间的耐心”,那才算真正走出了鬼城周期。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时,林总的手机又弹出一个项目询盘。 “又是一个‘热闹完就凉’的地方,”他笑了笑,“没关系,我们就是来帮他们把烟花,变成壁炉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