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燕赤侠
昨天晚上,56岁的郑丽文以黑马姿态击败前台北市长郝龙斌等五位竞争者,成为国民党历史上继洪秀柱之后的第二位女性党主席。
这个结果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说意外是因为半年前民调还显示她落后于郝龙斌等资深政客;
说合理则源于她精准抓住了国民党最痛的三大死穴:派系内耗、两岸模糊、青年断层,这是国民党最迫切需要的变革难题。
这位台南眷村长大的"政治女战神"确实带着与众不同的特质:父亲是陆军政战少校的背景让她获得军系"黄复兴女儿"的爱称,早年担任民进党发言人又练就了跨阵营的沟通能力,而立法院"最强女战神"的称号则证明其辩论场上的锋芒。
这场被岛内媒体称为"蓝营生死战"的选举,特殊性从投票数据就可见一斑,39.46%的投票率看似平淡,却暗藏玄机。33万投票党员中65岁以上者超过22万,而40岁以下党员投票率不足15%。这种年龄结构倒挂现象,正是国民党被诟病"老人党"的缩影。
但郑丽文的聪明之处在于,她没像前任们那样只顾讨好黄复兴党部这些"铁票仓",而是玩起了政治平衡术。
在台南眷村长大的军眷背景让她轻松拿下军系支持,父亲政战少校的身份更赢得季麟连等退役将领公开站台;转身又能用"两岸共同市场"的经济牌吸引台中机械业者,用"反台独法理战"争取深蓝群体。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她不仅获得深蓝教母洪秀柱的暗中支持,更得到本土派大佬王金平"改革要坚定、路线要清晰、团结要真诚"的三点公开背书。这种跨派系整合能力,在分裂成性的国民党内堪称降维打击。
选举结果公布后,前主席马英九办公室立即发表声明,特别强调其"坚持中国人身份认同"的表述,被外界视为对郑丽文两岸路线的隐形认可。
![]()
两岸论述的破局才是郑丽文真正的杀手锏,当其他候选人还在纠结"九二共识要不要加定语"时,她直接抛出"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的口号。
最经典的莫过于她在辩论会上那句:"不敢认自己是中国人,那就去民进党"。
更绝的是她对付美国牌的方式,当绿营吹嘘对美军购时,她晒出五角大楼报告反问:"过去十年卖给我们淘汰装备的价格是日本的三倍,这种凯子冤大头还要当多久?"
这些刀刀见肉的论述,让传统国民党"温良恭俭让"的套路显得格外过时。
但郑丽文的挑战才刚开始,摆在眼前的是三道鬼门关:
首要难题是2026年县市长选举的"生存战",目前国民党仅在6个县市执政,而民进党掌握14个,民众党则虎视眈眈想抢食蓝营票仓。
更棘手的是党内改革,那些投票给她的军公教老人们,恰恰最反对砍退休金等年轻化改革。
最危险的还是两岸之间的钢丝绳,她承诺要恢复的"国统纲领"四个字,在绿媒炒作下已成"卖台"标签。
另外,其在竞选期间"将访日会见高市早苗"的失言也暴露短板,这位日本右翼政客曾叫嚣"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虽然郑丽文事后解释"仅为技术性交流",仍被《联合报》抓包其团队与日方往来邮件中提及"安保合作"。
这种两面性或许正是国民党困境的缩影,在"亲美友日"现实与"两岸和解"理想间的摇摆。
![]()
翻开国民党党史会发现,这个百年老党正面临创党以来最严峻的生存危机。1949年溃退台湾后,它曾独占政权51年,但2000年首次败选后就陷入"失去执政不会玩"的怪圈。
虽然马英九时期有过"二次执政"的回光返照,但2016年至今的三连败让党内弥漫失败主义情绪。
更可怕的是,民进党当局正发起全方位的政治剿杀:通过"不当党产条例"冻结国民党资金,利用"国安五法"起诉蓝营人士,最近更计划修法将"大陆代理人"范围扩大到台商子女。
郑丽文接手的可谓是个"烂摊子":党部账户只剩2.3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100万,县市长席次不足三分之一,年轻支持率长期徘徊在12%左右。
当民进党用"去中国化"改造了整代年轻人,国民党再玩"不统不独"的模糊空间已所剩无几。郑丽文的选择,本质上是在深蓝基本盘与中间选民间的生死赌注。
两岸政策始终是国民党的"必答题",相比赖清德在"双十讲话"中挑衅性地否认联大2758号决议,郑丽文在辩论会提出"两岸共同市场2.0"构想显得务实许多。
她承诺恢复马英九时期中断的"国共论坛",主张在金门设立"两岸农产交易所",这些具体方案确实比空喊"维持现状"更有吸引力。
![]()
然而在本质上,国民党依然还是当年蒋介石的那个国民党,创建之初就先天不足,看似是一个现代政党,却是到处借助军阀力量。
只要有钱有枪有人,甭管是旧军阀,旧官僚,还是地主乡绅,地痞流氓,统统吸收到组织里。
中山先生在的时候,还能促成国共合作,一起把控住革命的大方向。孙先生去世后,国民党立马四分五裂。蒋介石更是彻底背叛革命,和资本家和地主乡绅站在一起,投靠西方帝国主义。
就这样,一个先天不足的国民党,在蒋介石手里彻底沦为个人工具。不过老蒋虽然对不起人民,但他至少没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去世时留下棺材不落土,将来葬在大陆的遗言。
可现在的国民党还是老一套搞法,没有组织纲领,没有思想主义,全靠利益去拉人。不仅老毛病一个没改,新生的国民党中坚力量也几乎都快要忘祖背宗了。
纵观国民党百年史,每次重大转型都伴随剧烈阵痛。蒋经国晚年推动"本土化"培育出李登辉这样的"掘墓人",马英九的"不统不独"最终沦为政治包袱。
如今郑丽文押注的清晰化路线,本质上是在民进党"去中"教育造就的新世代面前,进行一场绝望的政治突围。
国民党现在不是考虑赢的问题,而是思考怎么输得不难看。
当这个百年政党迎来第12任党魁时,它需要的不是循规蹈矩的守成者,而是敢把陈腐机制砸碎重铸的革命家。
如果国民党还和当年一样,没有能力去抓住历史机遇,那这必将是最后一次垂死挣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