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汪涛 记者 顾潇)在刚刚落幕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动态精控——“精密铸件打磨”微米级动态力控终端(原设备改造)项目勇夺金奖。该项目凭借创新的国产化核心部件与力控算法,成功攻克行业难题,并已申报10项技术专利。目前,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已与该团队达成项目合作,其产品还获得了相关检测机构出具的性能指标检测报告。
![]()
自2023年起,这支由6名大学生组成的团队先后走访调研了10家企业,拜访了10多位企业工程师,发现近90%的厂商依赖进口设备进行高精度打磨。即便采用国产装备,其核心力控传感器等仍需进口,成本高昂且受制于人。团队负责人张展铭形象比喻:“铸件精密打磨如同用绣花针雕钢铁,既要精准控制力度,又要克服高速运动中的振动干扰。”
面对这一挑战,团队提出了基于智能算法的多模态力控解决方案。张展铭告诉记者:“我们发现,机器人打磨中的各种误差,最终都归结于刀头的落点不准和力度不稳。我们的方案就是在刀头末端直接增加一套补偿装置,即时修正震动引起的位姿误差,并精准控制作用力。这得益于我们高精度的控制算法和毫秒级的数据反馈,这标志着我们化繁为简的创新路径。”
![]()
“从第一代样机到最终成型,我们经历了上百次失败与改进,团队在实验室历时500多个日夜,反复研讨论证技术可行性,不断测试实验结果,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技术方案。”团队负责人张展铭向记者展示了一摞厚厚的实验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测试的数据和问题分析。最终,这套系统实现了微米级的轨迹控制和稳定的打磨过程,测试数据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技术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如今,该项目的技术成果正逐步落地开花。团队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将“动态精控”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数据显示,打磨合格率从82%提升至90%以上,工具寿命提升率达400%。某企业负责人表示:“这项技术让我们看到了国产高端装备的竞争力。”
![]()
随着国家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飞机、高铁等领域对于高精度打磨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计划进一步优化技术,拓展应用领域,将“动态精控”技术推广到更多的制造业领域,为国产智造的升级贡献更多的力量。该学生团队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正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