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玩转“蓬莱小镇”:“小社会”情境中的学科实践课堂》一书,在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正式发布。这本由该校31名教师共同合作编写的新书,囊括29个真实案例,浓缩了师生在校园里共同成长的欢乐与幸福点滴。这也是2013年该校诞生象征微型社会的“蓬莱小镇”至今12年间出版的第三本阶段性研究实践成果,此前两本分别为2016年出版的《有一个叫“蓬莱小镇”的地方》及2023年出版的《蓬莱小镇:从“小社会”走向“大世界”》。
![]()
12年来,“蓬莱小镇”已成为框架系统完整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校本拓展课程,助力学生个性、潜能和兴趣的发展,并将“蓬莱小镇”课程的理念无痕地融入国家课程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
不同于传统课堂中知识常被禁锢于书本与黑板之间,“蓬莱小镇”选择打破边界,让学习自然融入生活,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根据情境中的真实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解决问题,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
书名用了“玩转”一词,颇有深意。在校长余祯看来,全书尝试解答三个问号:“玩转”,在哪里玩?在五彩缤纷的“蓬莱小镇”里玩,在如同“小社会”一般的学校生态中尽情地玩;谁来玩?孩子当然是重要的主体参与者,而非被动学习的接受者;怎么玩?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用体验、探究、实践的方式来解决真实的问题,玩出想象力,玩出自信心,玩出责任感。
![]()
该书第一部分“小镇课堂学科实践”。无论是“魔法小书店”中孩子们用笔尖书写童真,还是“沪语小学堂”里乡音文化的代代相传;从探究立定跳远背后的科学奥秘,到通过水电账单读懂生活经济……这些案例无一不体现着“学科即生活”的深意。
第二部分“小镇课堂跨学科实践”,在“护牙小使者”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习口腔健康知识,更通过数据统计、海报设计、社区宣传,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垃圾中的经济学”项目则让环保行动与数学建模、社会调查紧密结合。当孩子们在“便利小超市”中设计商品方案、计算银行利率时,他们不仅是学习者,而且是问题的解决者与合作者。
第三部分“小镇课堂综合创造实践”,展现了“蓬菜小镇”课程体系的更高追求——培养具有创新力、责任感与全球视野的未来公民。在“机器人推保龄球”活动中,孩子们化身工程师,从编程调试到团队协作,体验科技与工程的魅力;“传染病防护服设计”项目则融合了科学原理、人文关怀与艺术表达,让孩子们思考社会责任。而“京剧文化传承”与“平衡车嘉年华”等案例,更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和谐共生。
![]()
“玩是学之始,学乃玩之成。”在新书发布会上,原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纪明泽这样评价道:“多年来,学校利用‘蓬莱小镇’丰富的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孩子们玩出名堂,玩学合一,素养落地。”
记者 / 王菁
编辑 / 李伽钵
图片 / 蔡维帅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