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日,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持续44天,被称为“纳卡冲突”或“第二次纳卡战争”。
2020年之前,亚美尼亚的军事装备采购主要依赖俄罗斯,其军队装备体系以俄制武器为主。但考虑到俄罗斯对阿塞拜疆的支持,早在前几年亚美尼亚也开始向其他国家采购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印度。
纳卡冲突爆发之后,早有准备的阿塞拜疆军队向亚美尼亚军队发起了大规模的无人机攻击,当亚美尼亚军队陷入被动时,四套崭新的印度产“斯瓦提”反炮兵雷达却姗姗来迟,没有来得及参战。
其实,后来的测试结果显示就算“斯瓦提”能够参战也是白给,这些被印度国防部大肆吹嘘为“战场之眼”的先进装备,当时的售价高达1000万美元一套,这种雷达由印度的巴拉特电子公司研发,其主装备是一台大功率的相控阵雷达。
印度国防部正式公布的雷达系统技术说明书显示,该装备具备全天候、多目标侦测能力。其核心性能表现为:对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可实现4-30公里精确探测,非制导火箭弹侦测范围扩展至40公里,81毫米迫击炮弹定位距离达20公里。
![]()
印度产雷达系统
系统采用多波束扫描技术,可同步追踪7个空中目标,结合弹道解算算法,能在90秒内完成发射坐标计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雷达通过了MIL-STD-461G电磁兼容性测试,在复杂电子战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工作,其抗地杂波干扰性能较前代产品提升40%,可实时生成包含弹着点预测的火控数据链,显著提升炮兵部队的反制效率。
然而,“斯瓦提”雷达在高温环境下冷却系统持续过热,处理器则因软件算法缺陷将友军炮火信号误判为敌方打击。
“斯瓦提”雷达宣传的40公里探测半径和0.5秒目标定位能力,在实际部署中连最基本的持续工作都无法保障。
据亚美尼亚军方反馈,印度提供的雷达系统存在严重性能缺陷。该装备对敌方炮弹的探测灵敏度不足,即便成功捕捉目标,由于其弹道解算误差率过高,导致炮兵部队接收的射击坐标数据与实际落点偏差巨大。
![]()
亚美尼亚军队对
亚美尼亚国防部的评估报告指出,该雷达4000万美元的采购成本与实际效能严重不符,其电子抗干扰性能在多山地形中地杂波过滤能力完全失效。
要知道,就算是实际性能远胜于“斯瓦提”的俄罗斯产“动物园”型雷达,每套的售价也才500万美元左右。
更讽刺的是,印度陆军同期采购的同类装备也因相同问题返厂维修,暴露出其军工体系在环境适应性测试环节的严重缺失。
纳卡战争之后,亚美尼亚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开始加速采购印度装备,其采购“皮纳卡”火箭炮的闹剧则展现了印度军工的另一个致命伤:参数注水。
这种火箭炮堪称现代武器系统中的异类。在当今主流火箭炮普遍采用300毫米或227毫米口径的背景下,该装备却独创性地选择了214毫米口径,这种非标设计导致亚美尼亚军队不得不完全依赖印度供应的专用弹药。
![]()
“皮纳卡”火箭炮
更令人惊讶的是,作为一款口径超过200毫米的大型火箭炮,其实际作战性能却令人大跌眼镜:实测射程仅37.5公里,12发齐射的炸药当量仅相当于1.2吨TNT,这个数据甚至与我国122毫米火箭炮的作战效能相当。
其实,“皮纳卡”火箭炮的性能之差,连印度陆军自己都看不上,其命中的偏差可达800米以上,可见印度军工企业的标准是只要打得响就行了,至于打不打得中那得毗湿奴说了算。
后来,印度陆军连“皮纳卡”都没有大规模采购,转而向俄罗斯采购了技术参数还不如“皮纳卡”的“旋风”火箭炮,也不知道亚美尼亚军方人士听到这个消息会不会欲哭无泪。
“阿卡什”防空系统的零拦截记录则撕开了印度军工最后的遮羞布。这款耗时25年研发的导弹系统,其宣传的95%拦截率其实是建立在靶场测试中已知目标参数的理想条件下。
实战中,其采用的“特里舒尔”导弹导引头在复杂电磁环境下频繁失锁,火控计算机更因内存不足无法同时处理多个目标。
![]()
“阿卡什”防空系统
亚美尼亚防空部队的实测结果显示,系统平均需要12分钟才能完成从发现到发射的流程,而纳卡冲突中阿塞拜疆无人机平均滞空时间仅8分钟。
其实,印度“阿卡什”的这种表现连上世纪80年代的萨姆-6都不如,却消耗了亚美尼亚宝贵的防空预算。
当亚美尼亚军队先后领教了印度“斯瓦提”和“阿卡什”系统的厉害,其2022年向印度方面采购36门TC20卡车炮的决定,堪称军事史上最令人费解的重复犯错。
这款被印度媒体吹捧为“革命性机动火炮”的装备,本质上是将老旧的FH-77B牵引炮粗暴移植到卡车上,就是卡车+炮,其炮管采用的低强度钢材在连续发射时极易变形,而简易焊接的炮闩结构更是炸膛事故的元凶。
印度陆军在2020年验收测试中的惨剧已暴露致命缺陷——第三门试射时炮闩突然崩裂,飞溅的金属碎片当场造成4名军方专家伤亡。
![]()
印度的炮比较费人,是公开的秘密
这种连本国军队都拒绝列装的装备,却被亚美尼亚以430万美元的单价采购,这一价格比中国的SH-15卡车炮贵一倍,其火控系统甚至需要手动输入气象数据,自动化程度还不如苏联时期的D-30牵引炮。
由于这门“自走炮”平均每发射15发就会出现炮管过热变形,更有多起炸膛事故导致炮组成员伤亡。
为弥补火力缺口,亚美尼亚被迫启用同样采购自印度的ATAGS榴弹炮,却因今年的印巴冲突导致印度本土弹药库存不足,84门火炮很快陷入无弹可用的窘境。
这种系统性失败暴露出印度军工的致命短板:其TC20卡车炮为减重采用的焊接炮架结构,在连续射击时会产生高达0.5米的炮身位移,而SH15的液压驻锄系统能将后坐力控制在0.1米内;
印度炮管寿命仅200发,中国同类产品则达到800发。更讽刺的是,亚美尼亚采购的TC20甚至没有配备最基本的防反辐射涂层,实战中在对方无人机侦察下如同活靶子。
![]()
印度武器出口的逻辑就是你敢买我就敢卖
这场价值1.55亿美元的闹剧最终以亚美尼亚前防长公开控诉收场:“印度武器是场灾难,未来冲突中可能再次失败。”
相反,对面的阿塞拜疆除了向俄罗斯采购武器装备之外,还积极从巴基斯坦引进SH-15和“枭龙”-3战斗机等中国武器装备,其对高原地区作战的适应性进一步提升。
幸亏今年8月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已经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结束纳卡冲突,否则亚美尼亚还可能输得更惨。
当亚美尼亚要求退货时,印度国防部反以“无信誉客户”相威胁,TC20的溃败不仅摧毁了印度军工的最后信誉,更让国际社会看清其装备研发的真相:用PPT参数掩盖技术缺陷,靠政治捆绑强销库存,最终让盟友用鲜血为印度人的“大国军工梦”买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