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断言:“中国历史上能称圣人者,唯孔子与王阳明二人。”
这位心学大师的一生,没有锦衣玉食的顺遂,只有颠沛流离的磨砺。从神童跌落为落榜秀才,从朝堂官员沦为蛮荒囚徒,从平叛功臣变成被构陷的对象,他却在绝境中悟透:“人生磨难,皆是砥砺切磋我也。”
真正的成长从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摔过跟头、吃过苦头后,依然能挺直腰杆往前走。王阳明用一生证明,人要熬过这3种苦,才能活得通透、行得坚定。
01 跌倒的苦:扛住低谷,才能站上高峰
![]()
十一岁的王阳明,曾是众人眼中的“天才少年”。
那年他随祖父游金山寺,见山月相依的景致,脱口吟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于天,还觉山高月更阔”。诗句一出,恰巧在场的文坛领袖李梦阳连连惊叹,直言这孩子将来必有“状元之姿”。
可年少时被捧得有多高,成年后摔得就有多痛。
二十二岁那年,王阳明满怀信心赴京参加会试,满以为能一举高中,结果却名落孙山。考场外,昔日追捧他的人换了嘴脸,有人当众嘲讽他“徒有虚名”,有人私下议论他“不过是个会写诗的书呆子”。
流言像针一样扎在心上,王阳明躲回浙江老家的深山里,整日闭门不出。父亲王华担心他一蹶不振,特意进山开导,可王阳明却在静思中慢慢想通:“别人笑我落榜,可真正该羞愧的,是我因落榜而动摇的心。”
三年后,他再次走进考场,依旧落榜。这一次,面对亲友的惋惜、旁人的议论,他竟异常平静:“世皆以不第为耻,我以不第动心为耻。”在他看来,考试失利只是一时的结果,可若因此被打垮,才是真正的失败。
后来第三次参加会试,王阳明终于考中进士,可他早已不把科举成败放在心上。正如他后来所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低谷,都是为了更高处的攀登。”
生活从不会一直顺风顺水,谁都有被现实绊倒的时候。有人在低谷里自怨自艾,从此一蹶不振;有人却在跌倒后爬起来,把苦难当成垫脚石。真正厉害的人,从不是不会输,而是输得起、扛得住,在低谷中磨出韧性,在挫折中炼出心态。
02 人心的苦:看懂人性,才能守住自己
王阳明初入官场时,曾是个“不懂变通”的理想主义者。
那时宦官刘瑾专权,朝堂上下人人自危,可王阳明偏要逆流而上,屡次上书劝皇帝“远离奸佞,广开言路”。他以为凭一腔正气能唤醒朝廷,却没想到,这份耿直很快引来了杀身之祸。
刘瑾得知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王阳明打入天牢。阴暗潮湿的牢房里,他吃尽了苦头,也第一次看清了人心的复杂:原来不是所有人都在意“忠义”,更多人只看重“利益”;不是所有善意都有回报,有时正直反而会成为别人攻击你的武器。
![]()
在牢中,他想起父亲曾告诫他的“和光同尘”——想要做大事,先要学会保全自己。可真正让他悟透人性的,是多年后的平叛之战。
当时宁王朱宸濠叛乱,朝野震动,王阳明临危受命,仅用43天就平定叛乱,擒获宁王。这本是天大的功劳,可他没等来封赏,反而先迎来了构陷。有人眼红他的功绩,在皇帝面前诬告他“勾结宁王,见势不妙才假意平叛”;有人怕他功高盖主,暗中散布谣言,说他“手握兵权,图谋不轨”。
![]()
面对漫天流言,王阳明没有争辩,反而主动将所有功劳归于皇帝,随后便称病辞官,躲回故乡讲学。有人不解他为何“认怂”,他却淡淡说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他早已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人性的常态,与其和他人在利益上纠缠,被人性的丑恶所伤,不如主动让利、低调行事。不是懦弱,而是通透——守住自己的初心,比争一时的对错更重要。
我们这一生,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人心险恶。有人被背叛后从此封闭内心,有人被伤害后变得睚眦必报,可真正成熟的人,是看清人性的复杂后,依然选择保持善良;看懂人心的凉薄后,依然愿意坚守底线。不与烂人纠缠,不被流言左右,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守住自己的一方天地。
03 无常的苦:接纳遗憾,才能心向光明
1528年的冬天,57岁的王阳明躺在病榻上,呼吸微弱。
![]()
这一年,他本已辞官还乡,却因广西叛乱再次被朝廷征召。彼时的他,早已疾病缠身,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可他还是拖着病体上了战场。平叛成功后,他再也撑不住了,只想快点回到故乡,给弟子们再讲一次心学。
弟子们知道他时日无多,悄悄准备了棺材,一路随行。当队伍走到江西南安时,王阳明突然睁开眼睛,平静地对弟子说:“吾去矣。”
弟子们泣不成声,问他还有什么遗言,王阳明却笑着摇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说完,便永远闭上了眼睛。
回望王阳明的一生,满是遗憾与无常:幼年丧母,继母苛刻,尝尽寄人篱下的滋味;成年后屡试不第,受尽旁人讥讽;为官后遭人陷害,被贬蛮荒之地;好不容易立下大功,却又被功高盖主的阴影笼罩,不得不辞官避祸。
可他从未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也从未因遭遇的苦难而消沉。被贬龙场时,他在破庙里开荒种地,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反而在绝境中悟透“心即理”的真理;晚年带病平叛时,他明知自己时日无多,却依然选择为国效力,只因“为生民立命”的初心从未改变。
正如《荀子》中所说:“知命者不怨天,自知者不怨人。”王阳明的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他接纳了命运的无常,却从未放弃心中的光明;他经历了人生的苦难,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忱。
人生本就是一场充满遗憾的旅程,有人因失去而沉沦,有人因离别而绝望,可真正的强者,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经历世事无常后,依然心向光明。就像王阳明那样,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守住内心的通透与豁达,活成一束光。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而在社会中。”王阳明的一生,就是最好的修行。他在跌倒中学会坚强,在人心险恶中守住初心,在无常中保持光明,最终活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我们或许成不了王阳明那样的伟人,但可以像他一样,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坚强。遇事修性,遇人修心,哪怕前路崎岖,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
点个赞,愿我们都能熬过生活的苦,守住心中的暖,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