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被誉为“器械皇冠上的宝石”,是世界上最复杂、最精密的器械之一,由于制造技术高、手术难度大,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一套进口心脏接近100万元。
直到苏州同心,自主研发出磁悬浮式人工心脏(第四代)后,彻底打破海外天价垄断,其体积、性能远超进口,价格更是拦腰直斩,降了50多万。
如今,相关问题越来越多,更多问题引发讨论:未来会继续降价吗?是否有望纳入医保?
![]()
一、为患者“泵血”,永久性替代心脏
资料显示,人工心脏是一种由人造材料制造,可暂时或永久性完全替代心脏功能的装置,为末期、重症心衰者“泵血”,是有效的手段。
简单来说,若心脏动力不足,这个装置就会供能,帮忙跳动,让血液流向全身。装上后,不仅能够正常生活,甚至还可以参与骑马、滑雪、骑行等运动,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据统计,我国有大约1500万心衰者,其中终末期患者有130万-150万,需求量巨大,但移植供体却严重不足,每年可正常开展的手术仅600台左右,远不能满足需求。
![]()
除“数量少”,还有“质量低”。此前三代人工心脏有很多弊端,如轴承浸泡,形成栓;或破坏,有后遗症等,安全不可保障。直到美雅培制造出一款全球首个磁悬浮人工心脏(第四代),才缓解了这一局面。
但不可回避的是,近100万元的高价令人望而生畏,与此前被日美垄断的日常健康科技成果、核磁共振仪类似,即便引进国内,大多数家庭难以承受,被斥“用生命做要挟”,只能无奈放弃。
二、“中国心”问世反垄断,激情砍价超一半
直到中国制造打破这一困局。2022年,我国自主研发磁悬浮离心式Corheart 6人工心脏,仅有乒乓球大小,重量90g,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被学界亲切的称为“中国心”。
![]()
从价格来看,原本一百多万的进口心脏国产只要50万出头,已通过NMPA批准和中美两国多项专利,这说明性能并没有“打折”,已是领先水平。
更可喜的是,目前已有移植手术后排异进医保的举措,业内人透露,人工心脏进医保已在路上,届时有望降至30万以内。
“科技进步是生命之光”,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生命难题迎刃而解。
三、多个“平替”进医保,技术未来可期
近年来,随着国家技术不断增强,越来越多设备突破“卡脖子”困局,不但技术自强,更在老百姓“花钱”的困局上,用力拉了一把。
《人类简史》中曾说:“如果科学进步只能惠及小部分人,而无关穷人,那将毫无意义。”此前刚刚突破垄断的核磁共振仪等都珠玉在前,相信未来还有更多技术突破不断造福大众。
![]()
但也有更多人认为,任何技术、任何科学在生命面前都是渺小无望的,很多人等不到技术更新、等不到医保完善,“等不了的人都死了”,总有一批人永远越不过时间鸿沟。
但尽管这样,耗时不能停下进步的步伐,随着磁悬浮心脏等等技术的不断普及,未来我们能够活的更加有尊严,不再谈病色变、谈老色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