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乌克兰全国范围内的灯光突然大面积熄灭,国家电力公司紧急宣布实施全国紧急断电,这则消息看似只是战争中的一个普通插曲,却让不少人嗅到了不寻常的信号。
此前一直拍着桌子拒绝美俄和谈、声称绝不向俄罗斯妥协的泽连斯基,为何没过多久就松了口,甚至表态愿意接受美俄会谈结果?
是战场压力让他扛不住了,还是美国那边出了新变数,要弄明白这背后的转折,咱们得从三件彻底打碎泽连斯基底气的事说起。
10月17日的全国紧急断电,与其说是突发状况,不如说是乌克兰战局劣势的集中爆发,根据乌克兰民间能源监测机构当时的统计,这次断电直接影响了超过60%的民用区域,基辅、哈尔科夫等主要城市的供水系统甚至都因电力不足陷入半瘫痪状态。
![]()
居民要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接到一桶水,医院只能靠发电机维持基本运转,泽连斯基后来在公开讲话里抱怨,最近一个多月,俄军几乎每天凌晨都会发动空袭。
这话没掺水分,但他没细说的是,俄军打击目标早已从单纯的军事设施,转向了乌克兰的能源命脉,从电网变电站到输油管道,再到铁路货运枢纽,这些支撑国家运转的骨架正在被逐步摧毁。
![]()
有军事分析师估算,乌克兰目前的电力供应能力仅为战前的40%,而修复受损设施至少需要数十亿欧元和半年以上时间,可战争根本没给他们留出修复的窗口。
更有意思的是,西方媒体这段时间总在渲染乌克兰无人机重创俄罗斯能源体系,却很少提乌克兰自己的处境。
![]()
大家不妨想想,俄罗斯国土面积辽阔,能源储备和基础设施修复能力远非乌克兰可比,而乌克兰本身资源有限,又长期依赖西方援助,一旦能源和交通命脉被掐断,别说打仗,就连民众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
泽连斯基心里比谁都清楚,再这么耗下去,乌克兰可能就不是丢领土那么简单了,整个国家的运转体系都可能彻底崩溃,这也是他后来态度松动的最根本原因。
如果说战场困境是内忧,那泽连斯基的美国之行,就是让他看清现实的外患,他兴冲冲地跨洋飞到美国,本想争取更多援助,却没想到遭遇了一场无声的羞辱。
最尴尬的一幕发生在机场:下飞机的时候,现场连一个美国官方官员的影子都没有,更别说外交场合常见的仪仗队、欢迎人群了,负责现场安保的美军卫兵甚至都背对着他的专机,仿佛没看见这位盟友的到来。
没办法,泽连斯基只能让同行的办公室主任伊尔马克临时找了专机上的机组人员,凑成一队人跟自己握手,假装是美国官员在接机,这一幕被随行记者拍下来后,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不少讨论,大家都在说这哪像盟友,倒像来求人办事的。
比接机更让他难堪的是美国媒体的提问,有记者突然抛出一个跟俄乌战争八竿子打不着的话题:美俄正在讨论修建一条连接俄罗斯远东与阿拉斯加的隧道,特朗普还说这个项目非常好,问泽连斯基怎么看。
![]()
明眼人都知道,这个隧道话题在此之前只是美俄民间商业圈的闲聊内容,从未进入官方议程,美国媒体特意在这个时候提出来,本质就是想告诉泽连斯基:美俄之间的核心博弈,乌克兰根本没资格参与。
泽连斯基当时的反应也很真实,直接对着特朗普的表态连说了三个不,语气里满是不满,可不满又能怎样?
从机场的冷清到媒体的刁难,美国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你不是来谈合作的,更像是来听安排的,这种从座上宾到边缘人的落差,恐怕比战场上的失利更让他难受。
如果说美国的冷遇让泽连斯基心里发凉,那特朗普的一系列操作,就是直接抽走了他最后的底气,尤其是特朗普遇刺事件后,这位美国前总统的态度变得更加明确,不仅不打算给乌克兰想要的战斧导弹,还公开喊话让俄乌马上停火。
![]()
先说说战斧导弹的事,泽连斯基之前多次跟特朗普提过,希望美国能提供战斧导弹,认为这能改变战场局势,可特朗普一口回绝,理由是不愿让俄乌战争升级。
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实则背后有更现实的考量:普京早就放了话,如果美国给乌克兰送战斧导弹,美俄之间包括能源合作、矿产开发、北极项目在内的一系列合作都会彻底黄掉。
![]()
要知道,特朗普的商业团队之前已经跟俄罗斯能源企业就北极油气开发谈得差不多了,这可是一笔能赚大钱的生意。
在商人眼里,显然是赚钱比援乌更重要,当风险大于收益时,特朗普果断收回了之前的口头承诺,这种转向一点都不意外,更让泽连斯基心灰意冷的是特朗普对停火的态度。
![]()
特朗普见完泽连斯基后,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俄乌应该马上就地停火,只要不再有伤亡,双方都可以宣布自己赢了。
这话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别管乌克兰之前提的条件了,赶紧跟俄罗斯谈和,回到美俄定好的框架里来,关键是,泽连斯基现在连反驳的筹码都没了。
![]()
之前他还能靠乌克兰有丰富矿产资源跟美国谈条件,可早在几个月前,美乌就已经签了矿产协议,美国企业拿到了乌克兰东部近30%的矿产开采权。
相当于他手里最值钱的底牌已经被美国收走了,而欧盟那边,因为自身能源危机和武器库存告急,就算想帮乌克兰,也拿不出足够的武器和资金。
一边是战场的节节败退,一边是盟友的釜底抽薪,泽连斯基就算再想硬撑,也没了硬撑的资本。
泽连斯基从强硬拒和到接受美俄安排,看似是突然的态度转变,实则是多重压力下的必然结果,全国断电暴露了乌克兰战争潜力的枯竭,美国机场的冷遇打碎了他对盟友支持的幻想,特朗普的政策转向则彻底断了他的后路。
![]()
说到底,这场转变的核心,还是美国霸权逻辑的体现,当乌克兰还有利用价值时,美国会给些援助让它继续耗着俄罗斯。
![]()
可当美俄有了新的合作意向,当援乌的风险超过收益时,乌克兰就从谈判桌上的一方变成了美俄菜单上的一道菜,只能被动接受安排。
泽连斯基的妥协,与其说是个人态度的软化,不如说是一个被大国博弈裹挟的小国,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的无奈,而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恐怕还会有更多让乌克兰始料未及的变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