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不是药神》上映时,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抽泣声,让“印度仿制药”成了家喻户晓的词。
影片里,一瓶印度格列宁只卖500元,而进口原研药要23000元,无数白血病患者靠它续命,这场景让很多人追问,既然印度仿制药这么“救命”,中国为啥不跟着学?
影片之外的真相其实是很复杂的,印度仿制药的“低价神话”,往往伴随着未知的风险,一旦出了意外,你连追责的权利都没有。
而中国选择不照搬,是在算一笔更长远的账,这笔账,关乎14亿人的用药安全,也关乎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
![]()
印度仿制药
印度仿制药“火遍全球”?
打开某跨境代购群,印度仿制药的广告随处可见,“丙肝药1200元一疗程,比进口便宜10倍”“肺癌靶向药,印度版只要原版1/5”。
这些广告背后,是印度仿制药的庞大市场,2022年印度医药出口总额达250亿美元,其中80%是仿制药,全球每3粒仿制药里,就有1粒来自印度。
可这份“火爆”里,藏着严重的质量漏洞,2023年印度中央药品标准控制组织对全国28个城市的仿制药抽检,结果让行业震惊。
在西地那非,俗称“伟哥”的仿制品中,15%的实际药效含量只有标注的60%-80%,还有3家企业偷偷掺入更便宜的他达拉非,两种成分混用,会让心血管负担翻倍,对老人尤其危险。
![]()
西地那非
反观中国,同样是西地那非仿制药,国产“金戈”上市前必须做“生物等效性试验”。
要证明药效、吸收速度、代谢路径和原研药几乎一致,还要通过3次飞行检查,确保生产车间卫生达标,到上市后,每一批次还要留样检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刻召回。
一边是“低价快产”的火爆,一边是“质量优先”的严谨,看似中国“慢半拍”,实则是在避免让民众为“低价”付出健康代价。
而要弄明白这种差异的根源,得先看清印度仿制药“火起来”的真正原因。
![]()
金戈
拆解印度仿制药“能火”的3个关键:法律漏洞+伦理代价+国际妥协
很多人以为印度仿制药“能火”是因为技术强,其实恰恰相反,它靠的是三个“灰色操作”,这是中国绝不会走的路。
先是“法律漏洞”,1970年印度颁布《专利法》,故意把“药品专利保护”从“产品保护”改成了“工艺保护”。
简单说,只要仿制药的生产步骤和原研药不一样,哪怕成分、疗效相同,也不算侵权,这种“钻空子”的法律,让印度仿制药企业不用付专利费,自然能卖低价。
![]()
印度药房
再就是“伦理代价”,2005年,印度突然放宽药物临床试验限制,允许欧美药企在印度开展“三期临床”,甚至不用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查。
《柳叶刀》2012年的报道显示,2005-2012年,有57万印度人成为欧美药企的“人体小白鼠”,其中2644人在试验中死亡,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试药。
这种“牺牲”换来了欧美药企的默许,只要印度仿制药不出口到欧美本土,他们就不打官司。
![]()
印度药房
最后一个关键,就是国际上的妥协,印度有14亿人口,是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欧美药企不敢彻底得罪。
2014年,吉利德的丙肝药索菲布韦在美国卖8.4万美元一疗程,印度药企直接仿制,卖800美元。
但吉利德没打官司,反而主动授权印度11家药企生产,还允许他们出口到91个发展中国家,因为它知道,与其让仿制药抢占市场,不如主动合作分一杯羹。
印度的“火”,是用规则漏洞和伦理代价换的短期利益,这和中国“既要安全,又要长远”的医药发展逻辑,从根上就不一样。
![]()
印度药房
中国不照搬的关键原因
中国不是不会做低价仿制药,相反,我们早有经验。
1949年,上海一支青霉素能换6倍重量的黄金,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
1953年,中国仿制青霉素成功,在华北制药厂量产,价格一路降到“一分钱一支”,直接撑起了建国初期的公费医疗体系。
可正是这段经历,让中国明白,仿制药不能只看低价,更要守质量,否则会砸了“救命”的招牌。
![]()
青霉素
从历史教训来看,这一点可追溯到几十年以前。
2006年,中国某药企仿制的“欣弗”注射液,因为没按标准灭菌,导致有人死亡,还有数百人出现发热、休克。
这件事让中国意识到,仿制药的“质量底线”不能破,从那以后,中国开始严抓仿制药质量。
2015年,我国推出“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要求仿制药必须和原研药“疗效一致、质量等同”,通不过的就退出市场。
![]()
“欣弗”注射液
截至2024年,已有2000多个药品品规通过评价,比如二甲双胍仿制药,溶出曲线和原研药的重合度达98%,患者不用再担心“吃了没效果”。
此外,中国医疗不止药品依赖进口,耗材、高端设备更甚,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70%的药品原料依赖进口,90%的高端CT机、核磁共振仪来自欧美。
如果只学印度仿制药,不解决耗材、设备的问题,医疗成本还是降不下来,所以中国走了“全链条仿制+升级”的路。
![]()
中国仿制药过评标识
比如国产心脏支架,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价格从1.3万元降到700元,2023年还出口到20多个国家,高端CT机也实现突破,国产设备的分辨率和欧美持平,价格却低了不少。
而且印度仿制药再火,也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原研药专利期20年,印度只能等专利到期或钻漏洞仿制,永远拿不到“话语权”。
中国不想这样,所以从2016年开始,大力扶持原研药。
而中国的“不照搬”,不是拒绝仿制药,而是拒绝“只做低质量仿制药”,我们要的是“既让百姓吃得起,又让百姓吃得安全,还能让中国医药走出去”。
![]()
中国药店
结语
医药行业从来没有“捷径”,因为它关乎人的生命。
印度用“快”换了短期利益,中国用“慢”换了长远保障,对14亿人来说,能吃得起、吃得安全、吃得适合自己的药,才是真正的“救命”。
而随着中国原研药的崛起、医保体系的完善,这条“慢路”,终将走得更稳、更远。
信息来源:被玷污的“世界药房”还能续写传奇吗?
新华社客户端 2024-06-12
![]()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