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个新鲜事:浙江大学要花 2360 万,在学校周边租房子给学生当宿舍,一租就是 3000 个床位,还要求 “精装修拎包入住”!评论区里,在读大学生都炸开了:“终于不用挤 8 人间了?高校这波操作也太接地气了吧!”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你是不是也经历过 “宿舍不够住” 的烦恼?要么被迫住老旧宿舍,要么得绕远路住校外民房。可现在,从浙江到广东再到山西,多所高校和教育厅都开始 “出招”,租房、买房补充宿舍资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学生住宿条件要迎来大变化了吗?
一、高校 “花式补宿舍”:租房、买房齐上阵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浙江大学的操作。这次租的房子,要求在紫金港校区周边 5 公里内,得是精装修,学生拎包就能住。而且学校明确说了,只给 2026 级专硕用,不影响在读生,住宿费和校内一样。我表妹刚好在浙大读本科,她跟我说:“之前还担心读研要挤老宿舍,现在看来能住到近又新的房子,也太幸福了!”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不光是租房,湖北大学更 “豪”—— 今年 3 月直接砸了近 2 亿,收购存量商品房当宿舍。这可是目前全国首个高校收购商品房当宿舍的案例。我一个在湖北大学读研究生的朋友说:“收购的小区离学校步行只要 10 分钟,有电梯还带阳台,比校内 6 人间舒服多了,现在身边同学都盼着早点搬进去。”
还有山西,最近出台的方案里明确提到,5 年内要逐步消除本科生 8 人间,降低 6 人间和硕士 4 人间的比例。我老家那边有个学弟在山西某高校读大二,现在住的就是 8 人间,上下铺加铁皮柜,连转身都费劲。他看到政策后特别激动:“终于有盼头了,希望毕业前能住上 4 人间!”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二、为啥高校突然开始 “补宿舍”?背后是学生的真实需求
可能有人会问:“高校以前咋不重视宿舍问题?现在为啥突然这么积极?” 其实核心原因,是学生数量在增加,尤其是研究生扩招后,宿舍缺口越来越大。
就拿浙江大学来说,近几年专硕招生规模逐年上涨,校内宿舍根本不够用。如果不租校外房,部分学生可能得住在离校区十几公里的地方,每天通勤就要 1 个多小时。学校宣传部工作人员也说了,这么做就是 “最大程度帮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还有广东,去年 10 月就联合 8 个部门出台方案,鼓励高校买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当宿舍,甚至让银行给高校放贷款支持宿舍建设。为啥这么拼?因为广东高校多,学生住宿需求更迫切。有网友算过,按广东目前的高校在校生数量,至少还缺 10 万张宿舍床位,不 “多渠道补缺口” 根本不行。
就像网友在评论区说的:“以前总说‘宿舍是次要的,学习才重要’,可连个舒服的住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安心学习?现在高校主动解决住宿问题,才是真的为学生着想。”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三、“补宿舍” 不只是加床位,更是在优化育人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各地补宿舍,不只是 “凑数量”,更在 “提质量”。比如广东的方案里提到,要 “把高校宿舍打造成‘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意思就是宿舍不只是睡觉的地方,还能搞学风建设、品德教育。
我认识个在广东某高校当辅导员的老师,她跟我说,学校去年租的人才公寓当宿舍,每栋楼都配了自习室、活动室,还安排了辅导员驻楼。“以前学生除了上课就是待在宿舍玩手机,现在会在自习室一起刷题,在活动室搞读书会,宿舍氛围比以前好太多了。”
这其实才是 “补宿舍” 的深层意义 —— 住宿条件好了,学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会提升,也能更专注于学习和成长。毕竟,对大学生来说,宿舍不只是 “落脚点”,更是大学四年重要的 “成长空间”。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
从浙江大学租房,到湖北大学买房,再到广东、山西出台政策,我们能看到,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住宿需求。这不仅是解决 “住得下” 的问题,更是在努力让学生 “住得好”,让宿舍成为支持学生成长的重要力量。
未来,希望更多高校能跟上这波节奏,真正从学生需求出发,把住宿这件 “小事” 做好。毕竟,让学生住得安心,他们才能学得用心,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