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一句“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来说明古时候,肉类是大多数人选择充饥的首选,至于鱼肉只能算是次要选择。
除了食物上的选择外,还有就是就算有较好的捕鱼设备,也不太好抓到鱼。
古时候是个农业有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靠天气吃饭,我国处于季风气候区,时常会发现天灾,所以很容易发生饥荒,除了饥荒外,还有就是频繁战争导致饥荒,因而古人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
![]()
既然没有粮食吃,就要想尽办法找吃的,所以像草根、树皮等东西 自然成为了人们的必备品。
这件事情让无数人感到奇怪,古代环境应该不错,山上野兽也有不少,河里又要那么多鱼,为什么不抓起来吃,就算没办法填饱肚子,也不至于被饿死。
首先,想要吃到鱼基本条件就是要有池塘河流湖泊等地方,没有水根本没办法抓鱼。
古时候想要找到一片有水地方其实并不容易,我国南方河流倒是有不少,但也不代表所有地方都有水,古人在修建城池的时候,也不会将城池修建在靠近大型河流区域。
![]()
南方水多还好说,可是在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人口都集中在北方,北方水系就没有南方那么多。
还有就是,古人选择所居住城池中,距离河流不会太近,就算距离河流很近,往往也要找那种具备航运价值的河流,因而在这种河流里抓鱼完全不可能。
古代天灾主要是旱灾和洪灾,旱灾会造成赤地千里,水源压根都找不到,更不要说抓鱼,洪灾的时候四处都是洪水,逃命都来不及,还没听说过有人在洪灾的时候抓鱼吃。
![]()
就算能找到适合的水域,但是想要抓到鱼,也不容易。
过去,农村里一些水田、水沟、河流之类的地方就方便摸鱼,但是,大型河流湖泊还是比较少,而且由于水深,想要抓到鱼并不容易。
过去,除了专门渔民外,寻常耕地的农民,还有居住在城池里居民,很少人会自动抓鱼,毕竟缺乏相关工具。
出现灾荒的时候,挨饿的人是一群群,根本是一两人。
由于,没有足够捕鱼工具,所以想要抓鱼并不容易,尤其还要满足那么多人吃,这事情就是难以上青天。
![]()
抓鱼,主要是依靠撒网、垂钓两种方式,徒手摸鱼的人很少,不管哪一种方法,抓鱼在古代都是效率极为低下的活动,所以大家压根不愿意抓鱼。
毕竟,很多时候抓一只鱼,有可能就要花费自己半天甚至一天功夫,有这时候,不如种庄稼或者打猎都比这个轻松,这样做还能填饱肚子,至于抓鱼,确实风险太大,还是不考虑,毕竟有饿肚子的可能性。
就算抓到一只鱼,也没有足够烹饪条件,最多就是水煮或者烤鱼,还有就是,鱼类提供热量有限,吃了鱼很容易导致肚子饿。
![]()
这对于逃荒的人们来说,假设能抓到一只鱼自然好事,毕竟能填饱肚子,但是要他们特意去抓鱼,压根不太可能,毕竟谁都不能保证百分百抓到鱼,因而不少人宁愿吃树皮草根也填饱肚子,也不愿意抓鱼,毕竟这东西充满不确定,太过危险。
除了抓鱼以外,山上的野兽也能填饱自己肚子,所以有人提出去山上打猎也能解决温饱问题。
比起抓鱼打猎太过危险,因为就算是有本领的猎人,他们也要准备足够多装备才敢于进入山里打猎,即便到了现代以后,猎人装备了枪,这玩意比起弓箭有极大杀伤力,但是他们也不敢在没有带好装备情况下进山打猎。
![]()
古时候,山上出现老虎、狼、豹、野猪等凶猛野兽几率极多,所以如果普通人贸然进山,只能说你想早点去奈何桥喝孟婆汤。
更为重要的是,饥荒让体力虚弱,这时候压根没力气去山上打猎,毕竟这时候太危险。
以上我们可以得知,古人也是正常人,他们也想吃饱肚子,所以任何食物都会尝试,然而尝试前提是付出回报能否值得,如果不值得或者充满变数,还不如不要乱动,所以饥荒时期,打猎抓鱼都是不太现实事情。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