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孙家巷孙氏家族源流考述
一、家族迁徙考
据清光绪乙亥年(1875)邗东佘镜堂纂修《维扬江都孙氏族谱》所载(该谱由嘉庆四年进士、三朝阁老阮元作序),孙氏始祖孙兴祖系明初濠州人氏,以"国毅有膳气"著称,本为开国功臣。明永乐年间(1403-1424)因靖难之役功成身退,初迁姑苏阊门外,后因时局动荡复徙广陵东乡,择址于今江都大桥镇星星村孙巷组,以躬耕陇亩为业。自此支脉繁茂,族中丁壮逾数百众,后嗣或营商置业于他乡,或定居客地而安居,遂于各地分立宗祠。
二、谱牒纂修沿革
该族谱体系完备,凡两卷:
卷一:辑录历次谱序、科举题名、字派规范及总世系图(第一至十世年表)
卷二:详载支脉世系(第十一至二十世年表)
其修纂历程历经五度:
初修:乾隆二十二年(1757),高愚序,三江营张士耀编订
二修:嘉庆十七年(1812),阮元序,三江营张元錀校勘
三修:道光十六年(1836),白沙方蘭臺序,张元镗编辑
四修:咸丰九年(1859),张元镗独力续修
五修:光绪元年(1875),王治文序定本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江营张氏家族自乾隆至光绪百余年间,连续参与四次修谱,足见孙张两姓世谊之深。
三、字派文化传承
自第十八世启用新定字派:
万国聚兴邦,贤德盛如长(取"万邦兴盛,贤德绵长"之意)
此字派既蕴含经世济民之志,又承袭儒家伦理传统,体现家族文化传承的深层内涵。
四、家族贤达辑录
根据谱牒记载,孙氏历代人才辈出:
孙兴祖(1413-1475):家族始迁祖,明靖难功臣,奠定江都基业
孙仁:岁进士
孙义、孙瑚、孙纺:郡庠生
孙玺:明弘治朝兴化知县,任内遇洪灾,"水潦稼穑,减赋泰半";后迁泰州知府,开仓赈济饥荒,"活民三万有奇"
孙祯等七人:国学生
孙永源:国子监生
孙通誉等四人:恩赐粟帛(受朝廷旌表的耆老)
谱中特别记载孙玺宦绩,其赈灾举措"减赋泰半"与"活民三万"的记载,与《扬州府志》《嘉靖兴化县志》相关内容可互为印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本文对原谱记载中"光绪乙亥年阮元撰序"存疑待考:阮元(1764-1849)卒于道光二十九年,光绪乙亥年(1875)当为后人重刊时沿袭旧序)
上文出自《江都姓氏寻迹(一)》
注:江都61个姓氏109套族谱的具体内容在《江都姓氏寻迹(一)》书中有详细介绍。有需要的读者可以联系关先生,微信号:627091048
点击下图阅读《江都姓氏寻迹(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