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智者都会用各种比喻和故事来讲述,如何保持正念或获取内在平静的力量。今天分享阿姜 布拉姆在088 期《香光杂志》的正念故事。
今天这个故事,适合常常给自己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的人,或者给自己设置很多的限制性概念,我不行、我做不到、我恐惧……或者一直被愧疚,内疚感所束缚的人。
在那荣耀却烦人的住持之职落在我身上之前,我经常拜访位于伯斯附近的监狱。我谨慎地把我在牢狱中服务的时间纪录下来,以便万一那天我被判刑时,可以将功抵过。
我第一次拜访伯斯的一座大监狱时,我对于前来听我讲演禅修的人数感到非常惊讶,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整个房间挤满了人,百分之九十五的囚犯都前来学习禅修。可是我的话说得愈长,我那些受困的囚犯就变得愈加不安。我才讲了十分钟之后,一位囚犯,监狱里的囚犯头头之一,举起手,打断了我的话,并表达想发问。我鼓励他不必客气,直接发问。
「这是真的吗?」他说道:「透过禅修就可以学会轻功?」
此时,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囚犯来听我说道,他们都打算来学禅修,届时能以轻功飞到监狱的围墙之外。我告诉他们这是办得到的,可是唯有很特别的禅修者,并在训练了许多年之后。下一回我到那个监狱教学时,只有四位囚犯来参加禅修课。
在监狱里说法的那些日子,我跟几位囚犯混得很熟。从中发现一件事:每个囚犯都对他们过去所做的事感到罪过,不论白天或晚上,他们内心深处都有着罪恶感。他们只将心事告诉亲近的朋友,在大众场合,他们脸上还是挂着一副那种目中无人、标准的囚犯表情。在赢得他们的信任,将你当作灵修的指导者之后,他们便打开自己的心,并发露出他们沉痛的罪恶感。我经常会以下一个故事来帮助他们:乙班的孩子。
![]()
乙班的孩子
几年以前,有个教育的实验,秘密地在英国一所学校施行。同等学龄的两个班级,在学年结束时举行一场分班考试,可是考试的结果从来没有被公布。秘密地,只有校长与心理学专家知道实情:考第一名的孩子被编在与考第四、第五、第八、第九、第十二、第十三名等的孩子同班。
同时,考第二、第三名的孩子被编在另一班,与考第六、第七、第十、第十一名等等的孩子同班。换句话说,根据他们考试的结果,考得好的孩子与考得不好的孩子被平均分散地编在两班。下一学年的任课老师也刻意地挑选,他们具有相同的能力与经验,甚至连教室也刻意挑选具有相似设备的。每样东西都尽量让它相等,除了一件事:一班被称作「甲班」,另一班为「乙班」。
虽然孩童的资质是相等的,但在每个人的心目中:甲班的孩子是聪明的,而乙班的则不那么聪明。有些甲班孩子的家长,非常惊讶他们的孩子书读得这么好,于是给他们奖赏与赞美;而某些乙班孩子的父母,斥责他们的孩子书读得不够认真,于是剥夺他们某些待遇。甚至连教乙班老师的态度也不一样,对学生的要求就不那么高。一整年下来,这个假相被维系着,接着又举行一次年终考试。
考试的结果令人发寒,但却不令人意外,甲班的孩子比乙班显著地优秀。实际上,这个结果俨然他们正是去年考试排在前半段的那些人,他们变成了「甲班」的孩子。那些编在另一组的人,虽然在一年之前是相等的,现在已经变成了「乙班」的孩子。这是他们一整年来被灌输的,也是他们被对待的情景,而且这就是他们自己所相信的─因此,他们就变成了这个模样。
![]()
在超市的孩子
我告诉我的「老囚犯朋友」,绝对不可以视自己为罪犯,该视自己为一个曾经做了一件罪恶的事的人。如果他们被灌输自己就是罪犯,被当作罪犯来对待,并相信自己就是罪犯,他们就会变成罪犯。事情就是如此演变出来的。
一位年纪小的男孩在超市结账的地方,失手把一个盒装的牛奶摔在地上,盒子裂开,牛奶溅得一地。「你这个愚蠢的孩子!」母亲说道。
就在隔壁那一列,另一个男孩失手使一盒蜂蜜也摔下来,盒子裂开,蜂蜜也溅得一地。「你做了一件愚蠢的事。」他的母亲说道。
第一位孩子终身被判为愚蠢;另一位只被点出一个过失。第一位可能会变成愚蠢;另一位则将学会停止做愚蠢的事。
我问我牢狱中的朋友:他们犯罪的当天,还做了些什么事?在那一年的其他日子,他们做了些什么?在生命其他的日子里,他们又作了些什么?
然后,我重述我「那两块出差错的砖」的故事—在这堵墙上还有别的砖,它们代表我没造恶的生命啊。(相关阅读:)
事实上,没出错的砖比出错的总是多得多。而今,你难道是那堵值得摧毁的坏墙吗?还是,你实在是一堵好墙,只不过掺杂几块出差错的砖罢了,正如我们其他的人一样。
在我担任了住持并停止前往拜访监狱的几个月之后,我接到一通监狱工作人员的私人电话,他要我回去,并给了我一句我一直珍爱的赞叹,他告诉我:我的那些监狱中的学生,一旦他们服完刑,就再没有回到牢狱了。
![]()
我们都是罪犯
在前面的故事里,我谈论到我在监狱中遇到的那些人。可是这儿所透出的消息,同样也适用于任何「囚禁于」罪恶感牢房中的人。
我们对那件「罪恶的事」感到很罪过,但是我们在那一天、那一年及这一生里,还做了些什么?我们能不能看到这面墙上的其他砖块?能不能超越那件使自己感到罪过的那件蠢事来看事情呢?
如果我们专注于「乙班」的行为太久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乙班」的人。——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断地重复着我们的错误,积累更多的罪恶感。
可是当看到生命中其他的部分—我们那面墙上其他的砖—我们会得到了一个真实的角度,于是一个美妙的洞见,便犹如心灵之花般地绽放:我们应受宽恕。
![]()
放下罪恶感,永远地
在从罪恶感中走出来的旅途中,最困难的阶段是说服自己:我们应受到宽恕。到目前为止,所提到的故事是为了协助我们,可是要从囚牢中出来的最后一步,却只能靠自己迈出。
我的一个朋友,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时,跟他最要好的朋友在码头嬉戏,为了好玩,他把他的朋友推下水去。
这位朋友被淹死了。
很多年,这个年轻人一直活在极重的罪恶感里。那位淹死的孩子的父母便住在隔壁,在他成长的历程,内心一直认为自己剥夺了他们的儿子。但就在那么一天早上,正如他跟我说的,他明白他不必再感到罪过了。他走出他自己的囚牢,走进温暖舒畅的自由中。

感谢您愿意花时间来进行正念阅读
祝您平安,幸福,喜悦,自在!
也欢迎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伙伴
![]()
欢迎加小编微信
邀请您进入正念交流小群
一个有温度的地方
(请注明申请加入正念小群)
加个关注/设个星标不失联
内容引用:网络,编辑:一心正念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