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张乐昕 张玲俐 程淇
金秋十月,广水市长辛村长辛源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满地火红的朝天椒映照着丰收的喜悦。数十位从广水各地赶来的“椒友”正埋头精挑细选,身边的箩筐早已被辣椒填得冒了尖。“上次摘了60斤,怕不够吃,今天再来囤点!”家住广水市区的刘女士是位回头客。她或许不知,手中这颗小小果实,不仅是家常餐桌上的美味,还是武汉特产周黑鸭的“同款”原料。
![]()
武汉特产周黑鸭“同款”朝天椒
如今的长辛村,能看见的是随着产业铺开村民们越过越红火的日子。而在几年前,这却是无人敢想象的。80后村党支部书记吴等的思绪飘回了从前。
吴等是土生土长的长辛村人,大学毕业后曾在外地拥有高薪工作。但每次返乡时,看着日渐冷清的村庄,他心中总有一丝隐忧。“记忆里,家乡是红火的。什么时候开始,产业停了,厂子搬了,人也走了?”2019年,吴等毅然放弃高薪,返乡投身村级事务,却发现现实比想象中更为严峻。村里欠着60多万元债务,最早的可追溯到40多年前。“三天两头就有人上门讨债。”不清债务就难谈发展,要清债,就得靠引入新产业。
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吴等和班子成员奔走全国各地寻找发展机遇。最终在山东寿光找到可复制的路径,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参股的“长辛源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始筹备。产业大方向瞄准了,拉项目也得跟上。但刚有起色的村子经不起折腾,吴等凭借人脉资源多方咨询后,和村里共同决定先“求稳”,不从风险较高的种植起步,而是直击产业上游——育苗。
随着智能温室、分拣车间、保鲜库等设施一一落成,订单也来了。长辛源成功与周黑鸭辣椒基地签署长期供应协议,吴等也正式接任长辛村党支部书记。曾经负债累累的村庄揭开崭新篇章。
![]()
育苗中心内的洪山菜薹
走进长辛源育苗中心,科技感扑面而来。3000多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内,辣椒苗住在能自动回水的“潮汐苗床”上,精准“喝”着养分。技术员黄正良自豪地介绍:“冷了自动加热,热了干了,水帘和风扇配合降温增湿。”这里育苗比传统大棚快一倍,苗还更壮实。
正是靠着这“硬实力”,2025年上半年,首批2000亩种苗订单顺利交付,为村集体带来26万元种苗收益。而面对下半年的“空白期”,长辛源又顺利接下武汉、襄阳等地育苗订单,并开垦试验田自种蔬菜。
苗床上,一批洪山菜薹幼苗正舒展绿叶——这就是今年春节因售价高达18888元而火爆网络的“天价菜薹”。长辛源不仅为企业提供400亩种苗,还自种200亩,以协议保底价每斤13元被回收。
![]()
村书记吴等在查看幼苗
产业发展最实在的成效是惠及了民生。60岁的文桂贤是村里的脱贫户,她的家和产业园仅一路之隔。“以前没收入,现在有活干,有钱挣,真好。”她在园里做些打药除草的轻便活,每月能收入两千多元。截至目前,产业园已帮助本村18名农户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长辛村已构建起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核心,延伸农贸加工、沥青生产等业务的多元产业链,带动70户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2025年,长辛源育苗规模将扩至4000亩,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超百万元。
“我们班子平均年龄38.5岁,充满干事热情。”吴等表示,党支部将继续从青年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后备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火红的产业与实干的精神让长辛村正在发生更多的改变。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