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下传
象下传
第五十四卦:雷泽归妹《归妹卦》
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本义: 【雷动泽随,归妹之象。君子观其合之不正,知其终之有敝也。推之事物,莫不皆然。】
程传: 雷震於上,泽随而动,阳动於上,阴说而从,女从男之象也,故为归妹。君子观男女配合、生息相续之象,而以永其终,知有敝也。“永终”谓生息嗣续,永久其传也。“知敝”谓知物有敝坏,而为相继之道也。女归则有生息,故有“永终”之义。又,夫妇之道当常永有终,必知其有敝坏之理,而戒慎之。“敝坏”谓离隙。归妹,说以动者也,异乎恒之“巽而动”,渐之“止而巽”也。少女之说,情之感动,动则失正,非夫妇正而可常之道,久必敝坏。知其必敝,则当思永其终也。天下之反目者,皆不能永终者也。不独夫妇之道,天下之事莫不有终有敝,莫不有可继可久之道。观归妹,则当思永终之戒也。
集说:
- 崔氏憬曰:
归妹,人之始终也。始则征凶,终则无攸利,故君子以“永终知敝”为戒者也。
- 吴氏曰愼曰:
“永终知敝”,言远虑其终,而知有敝也。《氓》之诗“不思其反”,所以终见弃於人与。
【案】 “泽上有雷”,不当以泽从雷取象,当以泽感雷取象。盖取於阴气先动,为归妹之义。
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本义: 【“恒”谓有常久之德。】
程传: 归妹之义,以说而动,非夫妇能常之道。九乃刚阳,有贤贞之德,虽娣之微,乃能以常者也。虽在下,不能有所为,如跛者之能履,然征而吉者,以其能相承助也。能助其君,娣之吉也。
集说:
- 郑氏汝谐曰:
初少女,且微而在下,以娣媵而归,乃其常也。娣媵不能成内助之功,虽有其德,如跛者之履耳。跛者之履,虽不足以有行,然亦可以行者,以其佐小君,能相承助也。如是而征,则为安分,故吉。
- 俞氏琰曰:
“相承”者,佐其嫡以相与奉承其夫也。
【案】 言“以恒”者,女而自归非常,惟娣则从嫡而归,乃其常也。
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程传: 守其幽贞,未失夫妇常正之道也。世人以媟狎为常,故以贞静为变常,不知乃常久之道也。
集说:
- 俞氏琰曰:
《屯》六二曰“反常”,谓“字”乃女子之常,“不字”则非常。至十年之后而乃“字”,则返其常也。此曰“未变常”,谓“嫁”者女子之常,九二不愿嫁,似乎变常,然能以幽静自守,是亦女德之常,未为变常也。
- 来氏知德曰:
“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此妇道之常也。守幽人之贞,则未变其常矣。
程传: “未当”者,其处、其德、其求归之道皆不当,故无取之者,所以须也。
集说:
- 朱氏震曰:
六三居不当位,德不正也;柔而上刚,行不顺也;为说之主,以说而归,动非礼也。上无应,无受之者也。如是而贱矣,故曰“未当也”。未当,故无取之者,反归以娣也。
程传: 所以愆期者,由己而不由彼。贤人,女所愿取,所以愆期,乃其志欲有所待,待得佳配而后行也。
集说:
- 孔氏颖达曰:
嫁宜及时,今乃过期而迟归者,此嫁者之志欲有所待而后乃行也。
- 俞氏琰曰:
爻辞言“愆期”,而爻传直述其志,以见愆期在我而不苟从人。盖有待而行,非为人所弃也。“行”谓出嫁。《诗·泉水》云“女子有行”是也。
本义: 【以其有中德之贵而行,故不尚饬。】
程传: 以帝乙归妹之道,言其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尚礼而不尚饰也。五以柔中在尊高之位,以尊贵而行中道也。柔顺降屈,尚礼而不尚饰,乃中道也。
集说:
- 王氏申子曰:
上二句举爻辞,下二句释之也。言五居尊位而用中,故能以至贵而行其勤俭谦逊之道也。
程传: 筐无实,是空筐也。空筐可以祭乎?言不可以奉祭祀也。女不可以承祭祀,则离绝而已,是女归之无终者也。
集说:
- 王氏宗传曰:
专取虚筐无实为言者,上六女子也。
来源:清·李光地《周易折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正/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