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被誉为“千古第一官宦”,也是唯一一位死后陪葬帝陵的太监。他伺候唐玄宗数十年,荣宠备至,李隆基甚至让自己的儿女称呼高力士为“阿父”。“安史之乱”后,李隆基被迫退位,不久病死。高力士得知这一消息后悲伤过度,也呕血而死。
![]()
唐代宗李豫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并命御用文人潘炎撰写墓志铭,张少悌书丹,这便是《高力士墓志》的来历。此墓志全称《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都督高公墓志》,立于唐宝应元年(762年),青石质,长112厘米,宽78厘米,行书写就,共45行、1420字。
![]()
张少悌与徐浩、苏灵芝、李邕并称唐人写碑“四大圣手”,也是最得王羲之笔法真传的书家之一。《高力士墓志》以《兰亭序》《圣教序》笔法为基础,论笔画之潇洒妍美、笔力之洞达灵巧、气韵之雅正中和,欧阳询、柳公权也不如他。
![]()
1999年,《高力士墓志》出土于陕西,由于一直深藏墓中,没有遭受到任何的破坏,字迹完完整整、一字不缺,碑面清晰,无漫漶、残损,雕琢凿刻的痕迹细致自然,字口如新,为我们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张少悌是玄宗、肃宗、代宗朝的御用书家,他曾将宫内收藏的王羲之真迹遍临数通,所以笔画、结字均是正统的魏晋法度,此作正是我们“由唐入晋”的标准教科书。《高力士墓志》横画起笔多取侧切,入纸后迅速转为中锋行笔,收笔略按,竖画尖锋收笔如锥画沙。
![]()
提按变化替代实连,既保持楷书的端正,又增加书写速度,与李邕《麓山寺碑》的行楷笔法异曲同工。结字平正中见险绝变化,向右上倾斜,撇画向左下舒展,重心稳定,险绝而不怪诞,变化皆在法度之内。空间分割疏密有致,通过偏旁比例的对比,强化视觉张力。
![]()
《高力士墓志》的笔法结字,是唐代宫廷书风的实物。王昶《金石萃编》评价张少悌书:“笔法近虞永兴,而结体更见端严,非俗工所能为。”指出其与初唐名家的传承关系。启功认为其是“颜真卿早期书风的同步参照”。
![]()
《高力士墓志》书法水准远超同期普通碑刻,甚至高过了《圣教序碑》,这是因为行书入碑技艺到中唐时期才彻底成熟,字与字的衔接、行气、章法等都堪与墨迹比肩。《圣教序碑》虽笔法精绝,但整体没有活力,相当于一部“字典”,而《高力士墓志》同样笔法到位,但它就像一篇美文,有意境也有内涵,更值得我们临摹。
![]()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