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Science | “一吻,一缩,一溜烟”:颠覆教科书的神经信号传递新机制

0
分享至

引言

我们的大脑,作为已知的最复杂的结构,在方寸之间,百亿级的神经元以万亿级的连接,突触 (synapse),交织成一张无与伦比的信息处理网络。每一个念头的闪现,每一次心跳的指令,每一次记忆的编码,都源于这场微观世界里精确到毫秒的电光火花。信号从一个神经元跳跃到下一个,依赖于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的化学“信使”。这些信使被封装在名为突触囊泡 (synaptic vesicle, SV)的微小“包裹”里,等待着释放的号令。

然而,这个“包裹”究竟是如何被打开的?这个看似基础的问题,却在神经科学领域引发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

10月16日,《Science》的研究报道“'Kiss-shrink-run' unifies mechanisms for synaptic vesicle exocytosis and hyperfast recycling”,为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句号。研究团队以前所未有的时空精度,捕捉到了单个突触囊泡释放神经递质的全过程,揭示了一种全新的“一吻,一缩,一溜烟” (kiss-shrink-run)机制。这不仅统一了过去的理论分歧,更深刻地揭示了大脑在信息处理中追求极致效率与保真度的巧妙设计。


冰封王座上的对决:“完全融合”与“即吻即离”的百年之争

要理解这项新研究的颠覆性,我们先回到争论的起点,去探寻那两个在神经科学教科书中并存了几十年的经典模型。

想象一下,突触前膜是码头,突触囊泡是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小船。当“离港”信号——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AP)到达时,小船需要将货物卸到码头上。

第一个模型,是“完全融合” (full-collapse)。这个模型由电镜技术的先驱们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蛙类神经肌肉接头的“快冻”研究所提出。它描绘了一幅壮烈而直接的画面:接到信号后,囊泡这艘小船会与码头(突触前膜)的边界完全合并,船体彻底融入码头,使其面积扩大,船里的货物自然也就倾泻而出。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码头扩建后,需要通过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 (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像工厂重新生产一样,从扩大的膜上“揪”下一块,重新组装成一个新的、空的小船,再运回后方填充货物。这个过程虽然可靠,但速度较慢,通常需要数秒甚至更长时间,对于需要持续高频发射信号的神经元来说,似乎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

于是,在20世纪末,另一种更具想象力的模型应运而生,“即吻即离” (kiss-and-run)。这个模型认为,囊泡的释放过程更为“优雅”和“经济”。小船并不会与码头“同归于尽”,而只是在船头与码头之间短暂地打开一个微小的孔道,即融合孔 (fusion pore)。货物通过这个小孔迅速“挤”出去后,孔道立刻关闭,小船几乎完好无损地迅速离开码头,可以直接“返航”再次装载货物。这个过程就像蜻蜓点水,既快速又节省了重新制造“船体”的巨大能量和时间成本。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中,由于囊泡尺寸极小(直径仅几十纳米),融合孔的存在时间极短(可能只有几毫秒),直接“看到”这个过程,在技术上是巨大的挑战。

这场争论的核心,归根结底是一个时空尺度的问题。我们需要一台既能看清纳米级结构,又能捕捉毫秒级动态的“超级摄像机”。正是这种技术上的“盲区”,让“完全融合”和“即吻即离”的争论持续了几十年,谁也无法彻底说服对方。

捕风捉影:如何为神经元拍下毫秒级的“分子动画”?

要终结这场争论,必须正面迎战技术挑战。这项研究的成功,首先是一场技术上的革命。研究人员巧妙地将两种尖端技术:低温电子断层扫描术 (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光遗传学 (optogenetics),结合起来,打造了一套能够在毫秒级精度上捕捉突触动态的“闪电快照”系统。

低温电子断层扫描术 (cryo-ET)是这场革命的核心武器。它的原理,可以理解为在分子尺度上做CT扫描。研究人员首先将培养的活体海马神经元样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投入到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态乙烷中进行“急速冷冻”,完美地将细胞在生命活动的某个瞬间“定格”下来。随后,通过从不同角度拍摄并进行计算机重构,就能获得这个突触内部精细的、纳米级分辨率的三维结构图像。

然而,仅仅能“定格”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精确地控制“快门”按下的时机。这就需要光遗传学 (optogenetics)的登场。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让神经元表达一种光敏通道蛋白,当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时,瞬间就能在神经元中激发一个动作电位。

通过巧妙的装置,研究人员成功地捕捉到了动作电位后4毫秒、8毫秒、30毫秒、70毫秒等多个精确时间点的突触“快照”。这个庞大的、包含超过1000个突触三维图像的数据集,让他们第一次有机会将囊泡释放过程从一系列静态的“照片”中,拼接成一部高清的“分子动画”。

“一吻,一缩,一溜烟”:囊泡释放的全新三部曲

当研究人员开始分析这些来自不同时间点的珍贵图像时,一幅前所未见的、充满动感的画卷徐徐展开。囊泡的释放,并非简单的二选一,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三部曲。

初见与“吻” (The Kiss) - 动作电位后4毫秒
在静息状态下,突触前膜附近存在两种囊泡,直径分别约为41纳米(大囊泡)和29纳米(小囊泡)。当动作电位触发后仅4毫秒大的半融合囊泡 (large semifused SVs)数量显著增加。这些囊泡与突触前膜紧密接触,形成了一个没有孔道的“吻合”结构。这便是“吻”,是囊泡释放的预备动作,“启动”(priming)

开孔与“缩” (The Shrink) - 动作电位后8毫秒
“吻”的状态转瞬即逝。到了8毫秒这个时间点,大的开孔囊泡 (large pore-opened SVs)小的开孔囊泡 (small pore-opened SVs)的数量达到了峰值。这标志着直径约4纳米的融合孔的打开。然而,最出人意料的发现是,囊泡在打开融合孔后,经历了一个快速的“收缩” (shrink)过程。大的开孔囊泡(直径约41纳米)迅速地变成小的开孔囊泡(直径约29纳米),其表面积几乎减少了一半。这个“缩”的过程,如同挤压一个微型水枪,能将神经递质更快速、更彻底地“喷射”出去,大大提高了释放的效率。

回收与“溜” (The Run) - 70毫秒之后
释放完神经递质后,在70毫秒及以后,这些“缩水”了的小囊泡开始大量脱离突触前膜,“跑开”(run-away)了。它们关闭融合孔,完成了“超快速回收”(hyperfast recycling)的过程。整个循环,从释放到回收,仅仅耗时几十毫秒,比传统的内吞方式快了数百倍。当然,研究人员也观察到了一小部分囊泡遵循经典的“完全融合”路径,但数据表明,在海马神经元中,超过80%的囊泡释放事件,都遵循了这条全新的“一吻,一缩,一溜烟”路径。

不止于快:新机制背后隐藏的深刻哲学

“kiss-shrink-run”机制的发现,其意义远不止于终结了一场学术争论。它为我们揭示了神经系统在演化过程中,为了实现信息处理的高效性 (efficiency)保真度 (fidelity)所做出的一种极为巧妙的权衡与设计。

极致的速度与效率
大脑的许多功能都依赖于神经元之间高频率的信号传递。“kiss-shrink-run”机制通过超快速回收,确保了在持续高频刺激下,突触前端始终有充足的“弹药”供应。这就像是把步枪的“单发装填”升级成了“自动循环供弹”,极大地提升了信息流的持续性和通量。

巧妙的质量控制
更有趣的是,这个机制还内嵌了一套巧妙的“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溜”走的小囊泡,并不会立刻回到活性区的待命位置,而是会迁移到突触囊泡池的外周区域。这实际上是把这些“已使用过、待整备”的囊泡暂时“清场”,确保了宝贵的释放位点始终留给那些装满了神经递质、状态完好的“标准”囊泡,从而维持了神经编码的精确性。

对膜系统的动态平衡
此外,囊泡的膜与突触前膜的动态交换,也得到了更合理的解释。在“kiss-shrink-run”过程中,大部分囊泡膜被快速回收。只有一小部分膜需要被后续的内吞机制清理。研究人员也确实在动作电位后100-300毫秒的时间段内,观察到了超快速内吞 (ultrafast endocytosis)过程的增多,这些内吞结构负责回收多余的膜,从而维持突触前膜面积的长期稳定。

新起点:打开通往大脑更深层奥秘的大门

“kiss-shrink-run”模型的提出,与其说是一个终点,不如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它为我们理解突触传递的底层物理化学机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清框架,但同时也引出了一系列更深层次的问题。

例如,是什么样的分子机器在精确地调控着融合孔的“开”与“关”,又是什么力量驱动着囊泡发生如此剧烈的“收缩”?这种机制是所有类型突触的通用法则吗?在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过程中,这个基本的释放机制是否会受到动态的调控?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未来的研究者们站在这项工作的肩膀上,去探索更广阔的未知领域。这场在毫秒与纳米尺度上演的生命之舞,其每一个舞步的细节,都可能隐藏着解开大脑奥秘的关键线索。从一个微小囊泡的“一吻,一缩,一溜烟”,我们窥见了生命演化的极致智慧,也预见了一个神经科学研究的崭新纪元。

参考文献

Tao CL, Tian CL, Liu YT, Lu ZH, Qi L, Li XW, Li C, Shen X, Gu ML, Huang WL, Liu S, Yang LQ, Liao Z, Ma X, Wu J, Sun J, Wang P, Lau PM, Zhou ZH, Bi GQ. "Kiss-shrink-run" unifies mechanisms for synaptic vesicle exocytosis and hyperfast recycling. Science. 2025 Oct 16;390(6770):eads7954. doi: 10.1126/science.ads7954. Epub 2025 Oct 16. PMID: 41100620.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游离的DNA】

声明:本文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郭台铭:如果有人敢来进攻台湾,我就派8万个机器人去和他们打

郭台铭:如果有人敢来进攻台湾,我就派8万个机器人去和他们打

文史旺旺旺
2025-09-05 18:30:03
84.22亿元起拍!海淀王炸地块深夜上架,还加了这一出让条件

84.22亿元起拍!海淀王炸地块深夜上架,还加了这一出让条件

798守夜人
2025-11-15 00:02:57
ATP总决赛:辛纳2-0力克谢尔顿,豪取室内硬地29连胜

ATP总决赛:辛纳2-0力克谢尔顿,豪取室内硬地29连胜

懂球帝
2025-11-14 23:26:22
唐山大地震前,有人目睹勾魂…

唐山大地震前,有人目睹勾魂…

田先生研究室
2025-11-12 16:44:11
张维为:中美若开战,第二天全世界就会发现,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

张维为:中美若开战,第二天全世界就会发现,美国不再是超级大国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14 14:41:58
全国首个!这一新机构,正式成立

全国首个!这一新机构,正式成立

政知新媒体
2025-11-14 22:22:44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8 15:09:21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消费者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消费者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以茶带书
2025-09-17 14:10:04
造纸厂储罐发现3具女尸,法医:三人为亲姐妹,生前骨盆均被破坏

造纸厂储罐发现3具女尸,法医:三人为亲姐妹,生前骨盆均被破坏

罪案洞察者
2025-10-28 15:33:21
解放军三大“利器”传出喜讯 军事专家解读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解放军三大“利器”传出喜讯 军事专家解读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环球网资讯
2025-11-14 16:50:21
酒红色运动内衣搭五分瑜伽裤,将活力与时尚巧妙融合,小姐姐好美

酒红色运动内衣搭五分瑜伽裤,将活力与时尚巧妙融合,小姐姐好美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1-14 18:53:56
中国“摸着石头过河”数十年,“石头”终于快被摸完了

中国“摸着石头过河”数十年,“石头”终于快被摸完了

朔方瞭望
2025-11-08 11:29:44
保密期限终到期,中央首长透露:毛岸英真相,可以向外界公开!

保密期限终到期,中央首长透露:毛岸英真相,可以向外界公开!

明月清风阁
2025-11-14 15:20:03
牛鬼蛇神现原形!演唱会上郭汾阳亲吻王惠4次,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牛鬼蛇神现原形!演唱会上郭汾阳亲吻王惠4次,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基斯默默
2025-11-13 17:22:09
越南政坛惊天变动:阮维玉空降河内,裴氏明怀突遭调动!

越南政坛惊天变动:阮维玉空降河内,裴氏明怀突遭调动!

丹徒生
2025-11-06 05:48:09
李一桐实惨!被造黄谣内容公开,完全不堪入目!工作室喊告

李一桐实惨!被造黄谣内容公开,完全不堪入目!工作室喊告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15 01:54:30
陈小鲁猝死的反思:退休了住哪儿好?

陈小鲁猝死的反思:退休了住哪儿好?

犀利辣椒
2025-11-13 06:22:35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谁给张碧晨出的馊主意?这么有想象力衣服,太天马行空了!

白宸侃片
2025-11-14 13:44:20
北京交警:群众通过“随手拍”举报的分心驾驶等违法行为,已查处

北京交警:群众通过“随手拍”举报的分心驾驶等违法行为,已查处

大峰
2025-11-14 10:18:10
刘亦菲大学时的旧照被翻出,一群盘靓条顺的美女里面,她仍是最美最仙的那个

刘亦菲大学时的旧照被翻出,一群盘靓条顺的美女里面,她仍是最美最仙的那个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14 17:01:30
2025-11-15 06:16:49
人工智能学家 incentive-icons
人工智能学家
人工智能领域权威媒体
4320文章数 373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游戏
教育
公开课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迟迟没有Switch2版!这三款任天堂第一方游戏太可惜

教育要闻

为什么说留英真正的红利被严重低估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