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简历
林汉国,男,1954年出生于澄海,自幼酷爱丹青翰墨,1985年读东方美术函授学院,结业获得花鸟专业唯一一名一等奖。曾在澄海、潮阳、揭阳、汕头等市举办个人书画展,现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协会员。
作品先后入选:
纪念天津建市600周年全国“梅兰竹菊”大展(中国书画报)主办
西泠印社首届“中国画、中国印、中国书法”大展(西泠印社)主办
第三届中国芮城永乐宫艺术展(中国美协等)主办
“相约香江”第八届中国书画获优秀奖(中国书画报)主办
第八、十、十一、十二、十四届群众美术展(其中获优秀奖二次)(广东美协等)主办
纪念广东省美协成立50周年美术大展(广东省美协)主办
庆祝《中国书画报》创刊3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优秀奖(中国书画报)主办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90周年全国书画展(中国书画报)主办
荣获“脱贫攻坚看广东”美术书法摄影展三等奖(省美协等)主办
入展“百年百家全国书画大展”(中国书画报)主办
多件作品被鹤山市、澄海博物馆及个人收藏
![]()
笔墨承古意自然赋新篇
——记画家林汉国的艺术人生
在潮汕大地的文化沃土上,孕育了无数书画名家,林汉国便是当代潮汕画坛中坚守传统、深耕自然的代表性人物。自号一粟轩主人的他,1954年生于广东澄海,这片韩江下游的秀水之乡,既滋养了他的生命底色,也奠定了其艺术创作的人文根基。作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林汉国以六十余载的艺术坚守,在书画篆刻领域构建起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的艺术世界,其作品与人生都彰显着"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真谛。
![]()
启蒙与深耕:传统笔墨的筑基之路
艺术的成就从来不是偶然的绽放,而是经年累月的沉淀与深耕。林汉国的艺术启蒙,始于家庭与师门的双重滋养。其父林应松先生身为知名中医师,却对书法情有独钟,常用行草书写处方,这份对笔墨的执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年少的林汉国。在父亲的引导下,练字、临碑、刻印、读书成为他每日的必修课,虽无"墨池"之典故,却有着"奋发之志"的坚持,这份扎实的"童子功"为其日后的艺术发展埋下了坚实伏笔。
![]()
十五岁时,林汉国有幸拜入粤东著名画家陈哲先生门下,正式踏入中国画的艺术殿堂。陈哲作为高振之先生的弟子,正值潮汕画派从闽派向海派转型的巅峰时期,将海派洒脱奔放的艺术风格悉心传授给了林汉国。这份师门传承,让他得以直接触摸到传统绘画的精髓,为其艺术道路指明了方向。1985年,林汉国考入东方美术函授学院深造,系统的专业学习让他对传统笔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结业时更斩获花鸟专业唯一的一等奖殊荣,这份认可既是对其过往努力的肯定,更是其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
在书法与绘画的双重修行中,林汉国深谙"书为画骨"的古训。他深度研习吴昌硕大师的书法精髓,对石鼓文进行系统梳理,将篆书中圆转灵动的线条与规整饱满的结体融入笔墨实践。其书法作品时而爽利清澈,时而妩媚洒脱,得魏晋之笔意,融宋元之笔法,那份信手拈来的从容自在,不仅成就了自身的书法风格,更让其绘画作品具备了坚实的笔墨骨架。这种书画同源的修行理念,贯穿了他的艺术生涯,成为其风格形成的关键所在。
![]()
风格与内涵:自然意趣的艺术表达
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林汉国深谙此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始终以自然为师,以生活为源,形成了率真自然、朴实飘逸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创作既承明清写意花鸟之传统,又融入自身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将寻常花鸟蔬果赋予别样的艺术神韵。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林汉国秉持的艺术主张,更是其创作实践的真实写照。他坚信艺术创作不应局限于笔墨纸砚之间,而应扎根于自然与生活的土壤。为此,他长期深入自然观察物象,从荷塘清趣到山村野景,从春枝啼鸟到秋日金风,都成为他笔下的创作素材。在他看来,花鸟创作不应止于"写形",更要致力于"写神"——将自然物象经过心灵的洗练,通过形态与动势的精准捕捉,传递其内在的神韵风姿。这种创作理念在《荷塘》系列与《山村》系列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让寻常景象在笔墨间绽放出风姿绰约的艺术魅力。
![]()
林汉国的花鸟画题材广泛,画面充满盎然生机与生活情趣。展读其作品,既能看到《四美图》中兰竹清供的文人雅韵,于淡致中蕴含习习清风,尽显"清妙"格调;也能欣赏到《舞东风》里群鸟灵动的身姿,仿佛能听见枝头清音,传递出生活的蓬勃活力。他善用洒脱奔放的点染表现花簇之盛,以遒劲凝练的线条勾勒藤蔓之韵,画面虽常有"乱乱的哄哄",却精准捕捉了生活中的饶然之趣,让观者在热闹的笔墨中获得心灵的宁静。这种将文人情怀与生活气息相融合的表达,正是其作品打动人心的关键。
![]()
在山水画创作中,林汉国同样展现出深厚功力。《青绿山水》入选西泠印社首届中国画大展,《春之网络》斩获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一等奖,这些作品既延续了传统山水的笔墨韵味,又融入了当代的审美视角,在虚实相生间营造出悠远的意境。而获得第三届华夏之星优秀奖的《动车开过家门口》,更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笔墨,成为"写时代"的生动注脚,彰显了其艺术创作的时代性。
![]()
坚守与传承:德艺双馨的艺术担当
六十余载艺术生涯中,林汉国不仅在创作上孜孜以求,更以传道授业的担当践行着艺术传承的使命。已过花甲之年的他,正如臧克家诗中"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牛,在书画创作与教学领域持续耕耘,展现出"龙马精神"的动人风采。
![]()
作为澄海老干部老年大学的国画教师,林汉国深谙老年学员的学习特点,注重从名家作品的艺术表现入手,引导学员体会"悟了自渡"的创作法门。他将自己的艺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更以"多向先贤学习,多读书、勤动笔、写时代、锐创意、战胜自我"的箴言激励后学。在教学中,他始终强调贴近生活、扎根自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用感恩与敬畏之心与自然沟通,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培育了大批书画爱好者,更传递了传统艺术的人文精神。
![]()
在艺术传播与交流方面,林汉国同样不遗余力。他先后在澄海文联大厦、潮阳文化馆、揭阳潮汕书画艺术馆等多地举办个人书画展,让更多人得以领略传统书画的魅力。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并获奖,涵盖西泠印社首届"中国画、中国印、中国书法"大展、中国美协主办的永乐宫艺术展等诸多重要赛事,还曾入选纪念天津建市600周年、庆祝建国70周年等主题展览,多幅作品被《中国书画报》等专业刊物发表,被鹤山市博物馆、澄海博物馆等单位收藏。此外,他还出版了《林汉国书画篆刻选》《林汉国书画集》等专著,编著多部国画教材,为传统艺术的传承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
对于传统书画的发展,林汉国有着清醒的认知与高远的视野。他认为:"中国书画自有其源,各有分流,我们应该将传统的源流,在继承和发扬中延续,前进中发展。"这份认知既体现了他对传统的敬畏,也彰显了其创新的勇气。在他的艺术实践中,传统笔墨是根基而非束缚,自然生活是源泉而非局限,时代精神是方向而非负担,三者的有机融合造就了其德艺双馨的艺术品格。
![]()
从韩江岸边的笔墨少年到潮汕画坛的中坚力量,林汉国以一生的坚守诠释了艺术家的初心与担当。他的作品是传统笔墨的当代延续,是自然意趣的艺术升华,更是生活情怀的真诚表达。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他从未停歇脚步,正如其笔下的常青枝叶,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当代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文/高敏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