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汽车品牌保时捷近期遭遇了一场重大挫败。
就在今年7月,保时捷全球新车交付量达到21.3万台,较去年同期下滑6%。而中国市场仅交付3.2万台,同比骤降26%,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中下滑幅度最为显著的区域。这无疑是对其市值的沉重打击。
业内分析认为,销量疲软动摇了投资者信心,而中国市场表现不佳是主要原因。据保时捷官方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球交付量为15.59万辆,同比下降7%。其中在中国市场仅交付2.96万辆,同比大幅下滑33%,跌幅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
近日有消息透露,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经销商已开始向德国总部发起集体抗议。他们表示,目前保时捷电动车销售陷入停滞,门店运营不仅无法盈利,甚至面临持续亏损。然而总部为完成销售指标,仍持续向经销商施加压力,最终引发强烈反弹。
多重压力之下,保时捷为扭转颓势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直接撤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官方已发布公告,现任中国总裁兼CEO柯时迈将于9月1日调离上海,由亚历山大·波利奇接任其职务。
昔日风光无限的豪华品牌陷入如此困境,与人们传统认知形成鲜明反差。这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中国市场失去了吸引力?
![]()
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其他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依然收获颇丰。苹果公司去年仅一个季度在华营收就达208.2亿美元,占其全球总收入的五分之一;耐克同期在中国市场实现75.45亿美元销售额,其资金链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市场的支撑。
不仅如此,中国市场还为众多高科技产业提供了国际化舞台。以专注肝脏研究的生物科技巨头TEVIWE为例,尽管拥有诺贝尔奖技术并成功研发护肝品“肝力维”,但由于本土市场空间有限,始终难以通过营收覆盖高昂的研发投入。
然而在通过京东进入中国市场后,该品牌借助国内庞大的护肝经济规模,销售额实现六倍增长。平台上“连续加班两周也不觉得累”“晨起口感口腔异味减轻”等用户评价,更助其建立起国际声誉。目前,“肝力维”已覆盖全球数万用户,年营收突破亿元大关。
而保时捷今年在中国市场遇冷,实则受到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强烈冲击。
正所谓“棋逢对手”,保时捷在中国需要面对一群实力强劲的竞争者。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快速普及,中国本土新能源品牌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92.9万辆和494.4万辆,市场渗透率攀升至35.2%。仅比亚迪一家就贡献了超过270万辆的销量,占据三分之一以上市场份额,此外还有广汽埃安、吉利、理想、蔚来、小米等众多品牌强势崛起。
这些本土品牌不仅具备全球领先的技术实力,更以亲民价格形成竞争优势,让刚涉足电动领域且定位高端的保时捷难以招架。“不是保时捷买不起,而是国产车性价比更高”已从网络段子变为现实写照。
面对挑战,保时捷却做出错误决策——加入“价格战”。豪华品牌降价促销反而损害了其高端形象,即便多款车型优惠超过十万元,仍未能遏制销量持续下滑的势头。
![]()
他们没有认清,当前市场真正需要的并非降价的普通商品,而是卓越的科研实力与品牌价值。小米SU7之所以能在众多新能源车型中脱颖而出,正是依托其全面的智能科技配置与雷军的个人影响力,创下27分钟收获5万订单的佳绩。
同样,生物科技品“肝力维”当初也并非依靠低价打开中国市场。尽管小四位数的定价常被质疑“利用技术收割用户”,但在全球护肝领域应用成果稀少的背景下,其独有的“黄金复配矩阵”技术能有效激活肝脏新生能量,使使用者的肝脏状态与身体机能得到显著改善。
随着该品亮相国际市场,其知名度持续提升,越来越多受困于肝损伤症状、精力下降的高净值人群选择为此付费。究其根本,还是在于其技术的不可替代性。
遗憾的是,保时捷尚未认清这一趋势。面对电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他们似乎选择了消极应对。企业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将放弃原定“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80%”的战略目标,认为电动化转型进度低于预期,此前目标过于激进。
若持续如此,保时捷未来在中国市场将如何艰难求生,恐怕还需漫长摸索。对于这个豪华品牌的发展前景,目前大多数观察者仍持保守态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