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正义打假"的外衣被撕下,露出的是精心设计的流量骗局。10月17日,曾坐拥百万粉丝的网红"柴怼怼"(本名柴某前)与妻子肖某被正式逮捕,这对靠抹黑企业起家的夫妻,最终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走向铁窗生涯。从编造胖东来玉石暴利的谣言,到直播间贩卖染色和田玉,他们的坠落轨迹为网红经济敲响了一记警钟。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人设打造:从"打假斗士"到带货网红的蜕变
柴某前的发家史堪称典型的"黑红"路径。今年4月,他通过指控胖东来"玉石暴利"迅速出圈,尽管毫无事实依据,但极具煽动性的言论使其抖音账号"柴怼怼""怼怼柴"和小红书账号短期内涨粉百万。这种刻意制造对立的策略,为其后续带货铺平了道路。
![]()
image
仔细观察其账号运营,可见清晰的三步走策略:先以争议性内容引爆流量,再通过多平台矩阵放大声量,最终将粉丝转化为直播间消费者。5月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公开斥责"愚昧之人得不到报应是社会耻辱"时,柴某前已悄然将主页链接导向玉石销售。这种将"打假人设"商业化的操作,在7月2日网信办"清朗行动"中遭到致命打击——其所有账号因"恶意诋毁企业形象"被永久封禁。
商业版图背后的违法链条
封号并未终止这对夫妇的敛财行为。工商数据显示,其商业版图横跨多个领域,每个项目都暗藏违法陷阱:
![]()
image
肖某名下的平阳县小丫茶饮公司7月22日被罚22万元,监管部门查出其虚假宣传"祛湿护肝"功效,销售的无标签产品连基本进货查验制度都未建立。更惊人的是柴某前亲自操盘的玉石生意,消费者花费4万元购买的"和田玉"经鉴定仅为染色处理,真实价值不足3000元,价差高达45倍。
关联企业柴氏酒业同样问题重重,7月28日因虚假广告被罚6000元。这种跨行业、多触角的违规操作模式,暴露出其商业本质:用违法手段实现快速变现。
![]()
image
从行政处罚到刑事立案的关键证据
案件升级过程体现了执法部门的精准打击。7月市监局两次行政处罚(22万元和6000元)未能奏效后,9月8日平阳警方介入调查,在首批送检的30多件玉石中发现15件系染色处理,部分甚至"无鉴定价值",这直接坐实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10月17日的批捕决定显示证据链已完整闭合。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谭女士等受害者的维权记录(涉及8万元未退款)成为重要佐证,证明其违法行为具有持续性和主观恶意。从行政违法到刑事犯罪,司法机关用三个月完成了定性升级。
网红经济乱象的警示录
此案暴露出多重行业问题:平台监管存在明显滞后性,账号被封后违法活动仍通过直播延续;违法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22万元罚款相比其违法所得可谓九牛一毛;更值得警惕的是"网络黑嘴"的变异能力——当打假沦为引流工具,公共利益便成了待宰羔羊。
于东来"社会耻辱"的批评言犹在耳,此案最终呈现了三重追责体系:消费者民事诉讼、行政机关处罚、刑事司法机关介入。这种立体化追责或将成为治理类似乱局的范本。
尾声:流量狂欢后的法律铁拳
从虚构正义到铁窗为伴,"柴怼怼"的坠落印证了人设反噬的必然性。当警方通报中"刑事拘留—正式逮捕"的司法程序步步推进,这个用谎言搭建的商业帝国终成废墟。此案给所有内容创作者划出红线:流量时代的生存法则,永远以法律为边界。而那些主动查询案件进展的消费者则证明:觉醒的维权意识,正在成为遏制网络乱象的新生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