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2+2”会谈的成功举行之际,近日又一“拆盾装矛”的军事冒险的脚步迈出,东亚的安全格局不仅迎来转折点,也将进一步加剧了东亚的军事对峙!
![]()
基于10月初的日本海的天气逐渐好转,一艘名为“鸟海号”的宙斯盾驱逐舰也悄然地驶入了太平洋的靶场,对其舰载的P-8A反潜巡逻机的飞行训练也开始了相应的部署。
可谓“从高强的反导体系的核心,到更强的远程打击力量的核心”的一大转变,如今这艘耗资20亿日元的战舰,不仅拆除了部分的防空导弹的发射系统,还将可搭载16至32枚美制的“战斧”巡航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一一改装了上去。
伴随一声令下,“战斧”这枚射程达1600公里的远程导弹便如箭似矢般腾空而起,将日本战后坚持多年的那一句“专守防卫”的“原则”彻底地打得一文不值。
![]()
而“鸟海号”的改装,更是日本自卫队首次获得了直接打击他国的领土的能力,不仅仅是对海上的威胁的回应,也是对他国的领土安全的直接挑战。从舰艇设计来看,这种“拆盾装矛”的改造极具象征意义:原本用于防御的宙斯盾舰,如今成了移动的远程打击平台,日本计划让8艘宙斯盾舰全部配备“战斧”,形成覆盖东亚的导弹网络。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同步推进国产“12式改进型反舰导弹”和高超音速滑翔弹的研发,试图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的远程打击体系。这种配置远超本土防御需求,明显瞄准了跨境打击能力。
可谓“幕后推手”般的把美国的军事升级推到了前台,但更为重要的是,美国通过“对外有偿的军事援助”(FMS)不仅将高超的导弹卖给了日本,还将其维护的权力和发射的权限都一并“送”了给了日本,尽管日本在装备了先进的武器的同时也将其战时的独立使用权都交给了美军。
![]()
近期的美日联合军演的不断升级同时,“主从关系”的特征也愈发明显,即美军将“堤丰”中导系统的部署到日本的岩国基地与“鸟海号”形成了岸舰的协同打击链,使得日本的舰艇也逐步的成为美军的“浮动的炮台”。
1600公里射程意味着什么? 从日本海发射,“战斧”可覆盖中国长三角、朝鲜全境及俄罗斯远东重镇,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均在其威胁范围内。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战斧”具备低空飞行和突发攻击能力,可借助公海活动隐蔽接近目标。中国现有反导系统主要针对弹道导弹,对低空巡航导弹的拦截能力有限,这给防御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但却掩盖了日本经济的深层危机:一方面,日本的经济增长已经陷入了长期的停滞,工业的相对过剩和劳动力的相对过剩都已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另一方面,日本的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的进一步减少也将不可避免地加剧日本的经济停滞,同时日本的社会也正经历着由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的、由社会的结构性矛盾所引起的危机。
![]()
由此可见,美国对日本的军事技术都加以了严格的限制,甚至连如导弹的导引头这样最核心的技术也都一一的禁止向日本的军方转让,致使日本的军方不得不从外国的军方手中大量的购进了自己的武器装备,根本上就解决了日本的“人”这一难题。
同时,由于日本的国民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也就使得日本的征兵就更为困难了,只能通过大量的引进远程的武器来弥补自己的人力短板。但由其国土的狭长和工业的沿海集中等客观条件,也使其极易受到邻国的报复性打击。但一旦局势的走向对美国不利,就可以将驻日的美军撤至关岛,留下日本自己独自面对周边的巨大压力。
历史阴影下的东亚,正面临新一轮安全挑战。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日本却通过“统合作战司令部”设立、防卫费翻倍、解禁武器出口等措施,加速军事正常化。从冲绳美军基地扩建到西南离岛导弹部署,从美日“山樱”联合军演到菲律宾“堤丰”系统前沿部署,一条针对东亚的“导弹弧”正在形成。
![]()
“鸟海号”的导弹试射,表面是技术升级,实则是日本战后安保政策的彻底转向。但随着和平宪法的被一枚枚远程的导弹所撕开的裂口,东亚的战略平衡已经迎来了一场深刻的重塑。历史证明,依附强权、武装扩张的道路从未带来真正安全,反而可能让国家陷入更深的危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