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9M729陆基巡航导弹最近在乌克兰战场火了,这款当年让美俄彻底闹掰、直接导致《中导条约》废止的“争议导弹”,终于迎来了实战首秀。
截至10月底,乌军已经记录到它23次袭击,而10月5日找到的那枚残骸,更是直接证实它飞行1200多公里后命中目标,这性能放在当年,妥妥超出了条约限制。
![]()
当年的射程之争,如今战场见分晓?
9M729导弹可不是新面孔,2017年就正式列装俄军,是“伊斯坎德尔”M战术导弹系统的配套弹药,说白了就是9M728导弹的升级版。
它的个头不算小,长约8米,弹重2.3吨,既能装常规高爆弹头,还藏着携带核弹头的潜力。
![]()
当年美俄围绕它的射程吵得不可开交,俄罗斯一直说它最大射程只有480公里,完全符合《中导条约》不超过500公里的要求。
但美国根本不买账,靠着卫星监测、性能测算和各种情报,一口咬定实际射程能到2350公里,早就越界了。
当年两边各执一词,没个实打实的证据,谁也说服不了谁。
![]()
现在这导弹真刀真枪上了战场,1200多公里的射程数据摆出来,倒是给了个直观参考。
乌克兰本来想借着这点证明美国当年的情报没错,但仔细想想,他们也没法证实现在俄军用的这批导弹,和2019年之前的是同一批次,更没法确定有没有经过改进。
如此看来,这场“隔空对质”,其实还是没个最终答案。
这导弹能毫无顾忌地投入实战,核心原因还是《中导条约》没了。
![]()
2018年特朗普政府直接发难,要求俄罗斯销毁这款导弹,被拒绝后,2019年就干脆退出了条约。
这一条约当年可是维持欧洲安全的重要基石,就这么说废就废,后续的连锁反应,现在算是慢慢显现出来了。
俄军派它参战,不只是补火力缺口
俄罗斯现在把9M729拉上战场,原因其实挺实在。
![]()
自冲突爆发以来,俄军已经向乌克兰发射了不少导弹,其中空射的Kh-101和海基的“口径”巡航导弹一直是主力。
这两款导弹性能确实能打,射程都超过2400公里,和美国的“战斧”导弹不相上下,但架不住持续高强度使用,库存早就吃紧了。
![]()
9M729刚好能补这个缺口,它是陆基发射,不用依赖轰炸机或者军舰,部署起来更灵活。
而且它的库存相对充足,拿来填补防区外武器的空缺,再合适不过。
本来想俄军可能只是单纯补充火力,后来发现背后还有更深的战略考量。
美军现在有个堤丰导弹系统,能发射战斧巡航导弹,这玩意儿的射程同样超出了当年《中导条约》的限制,还计划给乌克兰。
![]()
俄罗斯看在眼里,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用9M729导弹参战,某种程度上就是回应美国的对乌军援,意思很明确:你能给乌克兰送违规武器,我自然也能放开用我的导弹。
更有意思的是,这也是俄罗斯对美国当年退约的一种“表态”。
![]()
当年美国指责俄罗斯违规退约,现在俄罗斯用实际行动证明,正是美国的短视让自己没了束缚。
搞不清美国当年退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今天这局面?本来军控条约是双向约束,一方先撕毁规则,另一方自然也就没必要遵守了。
9M729导弹的实战,不光是俄乌战场的一个小变化,更像是全球军控体系松动的一个信号。
![]()
战略军控的根基一旦动摇,战场的炮火就容易失控。
大国之间的博弈可以理解,但破坏多年形成的军控规则,最终买单的往往是无辜的平民,全球安全格局也会跟着岌岌可危。
这款导弹的亮相,把当年的历史争议和现在的战场对抗绑在了一起。
![]()
它的性能、它的争议、它背后的大国博弈,都在告诉我们:军控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而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屏障。
希望各国能重新重视军控对话,毕竟靠打破规则换来的“优势”,终究不会长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