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现代商业银行杂志)
文|弘观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压力增大,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倾向通过购买满足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来调解情绪。据Mob Tech研究的数据显示,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已经成为年轻人进行消费决策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其中90后、00后是情绪消费的主要人群,分别占据44%和33.5%。
![]()
当物质需求被满足后,“情绪价值”已成为驱动消费的核心引擎,催生出一批能快速缓解焦虑、释放压力的“精神快充”物件。这些看似“无用”的小物件,正在成为当代人对抗坏情绪的“秘密武器”。
解压神器:“即时快乐”的物理疗法
主要功能:通过物理互动快速触发多巴胺分泌,实现压力释放。
代表物件:捏捏乐、减压魔方等。
当焦虑如潮水般涌来,捏捏乐、减压魔方等“即时快乐触发器”正成为年轻人口袋里的情绪急救包。这些由硅胶或软质材料制成的小物件,通过挤压、变形、回弹的循环动作,构建起“操作—反馈”的情绪闭环,快速触发多巴胺分泌。抖音平台“解压玩具”话题438亿次播放量的背后,是年轻人对“情绪出口”的迫切需求。复旦大学《2025年轻人生活方式报告》显示,56%的受访者通过购买“情感支持型”物件缓解焦虑,而解压玩具正是其中的主力军。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减压魔方销量同比增长207%,其中带有安抚语录的魔方,成为职场人办公桌的“情绪灭火器”。这类物件的魔力在于“零门槛治愈”——无需学习复杂操作,只需指尖的简单互动,就能让紧绷的神经在30秒内得到松弛。
![]()
治愈系毛绒玩具:成年人的“精神布洛芬”
主要功能:通过触觉安抚与情感投射,实现孤独感缓解。
代表物件:Jelly cat邦尼兔等。
![]()
当孤独感在深夜开始涌上心头,Jelly cat邦尼兔、泡泡玛特等治愈系毛绒玩具,正成为年轻人的“情感充电桩”。这些萌趣设计的软萌伙伴被赋予“精神布洛芬”的昵称,通过双重机制发挥情绪疗愈作用。
触觉疗愈:毛绒材质的柔软触感能激活皮肤压力感受器,促进催产素分泌。研究表明,拥抱毛绒玩具时的生理反应与真人拥抱相似度达68%,相当于敷上“温暖的创可贴”。
情感投射:年轻人通过为玩偶命名、换装、对话等方式,构建起“安全依恋关系”。
社交货币物件:Z世代愿为“独特性”买单
主要功能:通过稀缺性与话题性,构建圈层认同与社交连接。
代表物件:LABUBU盲盒、钛合金推牌、“蒜鸟”文创等。
对Z世代而言,消费不仅是满足需求,更是构建社交圈层的“入场券”。LABUBU盲盒、钛合金推牌、“蒜鸟”文创等物件,凭借稀缺性与话题性,成为年轻人的“情绪社交货币”。《2025年轻人情绪消费趋势报告》指出,65%的Z世代愿为“社交型产品”支付溢价,这类物件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功能,而在于“可分享性”。
LABUBU盲盒的“隐藏款”机制利用不确定性激发期待感,拆盒瞬间的惊喜感在社交平台形成“晒单潮”。44.4%的年轻人沉迷盲盒“拆盒惊喜”,认为这种“未知快乐”能打破日常平庸。
而指尖陀螺、钛合金推牌等“年轻男性解压玩具”,通过精密机械与阻尼感提供“掌控感满足”。根据淘宝数据显示,可随身携带玩具市场规模已突破1.5亿元,中国风设计款(如融入传统纹样的钛扇)因兼具“文化表达”与“社交话题”,溢价达300%仍供不应求。
![]()
▲武汉全国首家“蒜鸟”主题快闪店里顾客众多。“蒜鸟”玩偶已经卖断货。
怀旧与自我表达:慢节奏里的情绪疗愈
主要功能:通过复古体验与创作掌控,对抗快节奏焦虑。
代表物件:复古卡片机、手工香薰蜡烛等。
当“躺平”成为流行词,年轻人开始通过消费“时间感”重建生活主导权。复古卡片机、手工香薰蜡烛等物件,通过复古体验与创作掌控,对抗快节奏带来的焦虑。
2000年初的老旧卡片机因低像素、高饱和的“复古滤镜”,成为小红书“氛围感拍照”顶流。尽管手机滤镜可模拟类似效果,但42%用户仍认为“亲手按下快门的仪式感,像回到童年翻看老照片的瞬间”。某二手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复古相机交易量同比增长512%,佳能IXUS系列溢价达200%。
而香薰蜡烛、流体暴力熊等DIY套装通过“创作、完成、使用”的完整闭环,提供“微小成就感”。抖音“手工DIY”话题播放量超217亿次,用户表示“搅拌蜡液时必须全神贯注,杂念被强制清空”,这种“心流体验”能有效降低皮质醇水平。
![]()
▲火锅底料的香薰蜡烛近期迅速走红。这款蜡烛采用辣椒、花椒、八角、香叶等火锅原材料制作。外观看上去就像是一块火锅底料,点燃后会挥发出淡淡的火锅香味。
自然疗愈与宠物互动:用“生命联结”重建情绪平衡
主要功能:通过自然接触与宠物陪伴,激活积极心理暗示。
代表物件:水培绿植、智能宠物陪伴机器人等。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水培绿植与智能宠物机器人正为年轻人搭建自然与科技的“情绪联结”。2024年室内绿植市场规模达67.3亿元,其中水培绿萝、龟背竹等“低维护植物”销量占比63%。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显示,每日观察植物生长15分钟可使焦虑水平降低23%,照顾植物的简单任务(浇水、修剪)能将注意力从自我焦虑转向“外部责任”,让人们在看到新芽破土时感叹“生活有了盼头”。
智能宠物陪伴机器人则成为独居青年的“电子家人”,2024年销售额突破80亿元,“机器猫”“电子宠物狗”在独居青年中普及率达29%。这类产品无需复杂照料,却能提供类似的“陪伴证据”——记录互动时长、生成“宠物日记”。
![]()
▲今年广州博览会机器人专区成为全场焦点。仿生机器人灵活起舞,AI智能体精准答疑,工业机械臂协同作画。前沿科技与创新设计深度融合,令观众沉浸式体验人工智能的魅力。
好物结语:在物件之外,找到情绪的平衡点
从捏捏乐到智能宠物,这些能赶走坏情绪的物件,本质上是当代人对抗压力的温柔铠甲。它们用触觉的柔软、创作的专注、社交的温度,为我们构建起对抗焦虑的“情绪安全岛”。但真正的情绪自由,或许藏在物件之外——是雨后公园的一次散步;是与朋友的深夜长谈;是清晨窗台那盆绿植新抽的嫩芽。
在这个“买快乐”的时代,我们既要学会用好物犒劳自己,也要记得最好的“情绪解药”永远是健康的身体和丰盈的内心。下次心情低落时,不妨去楼下晒晒太阳,或者只是静静地捏一会儿手边的解压玩具。毕竟,真正的快乐,有时藏在不需要标价的日常里。愿我们都能在物件与生活的平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情绪疗愈之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