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视角思考塑料环境问题,其症结主要源于“错误的定价”“无需承担的责任”与“不明确的物权”三大因素。这一观点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系统阐述,他因在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于2018年10月8日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废塑料新观察创始人、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分会常务副会长王旺提出,治理塑料污染的核心路径在于,构建以“重复使用”为核心的消费模式和以“原级循环”为导向的回收体系。
CPLF 2025第十二届包装及贮运大会
2025年10月16日,CPLF 2025第十二届包装及贮运大会在江苏无锡举办。王会长应邀出席,并以《全球及中国治理塑料污染背景下的日化、农化塑料包装可持续发展思考》为题发表演讲,指出塑料循环经济已迎来历史性拐点,推动“原级循环”成为破解污染困局的关键路径。
![]()
2025年10月15-17日,CPLF 2025第十二届包装及贮运大会由易贸信息科技主办,同期举行第十二届化学品包装及贮运论坛、第六届农化包装技术论坛。本次活动以“绿色循环、降本增效、产品创新、破局共赢”为主题,旨为促进工业物流包装行业绿色创新韧性发展、搭建寻材问价、热点/技术问题交流平台、分享经验成果及推进行业内合作发展。
治理逻辑升级:从“防治泄露”转向“提升塑料资源效率”
报告提出,中国塑料污染治理正经历从“泄露防控”向“资源效率提升”的重大逻辑转变。随着“十四五”期间全链条防治体系基本建立,“十五五”将聚焦构建塑料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核心路径包括:
设计环节:推广“可回收再生设计(DfR)”;
回收环节:推动消费者参与闭环回收;
应用环节:强制使用再生塑料,推动原级循环;
技术路径:发展化学循环、智能分选与追溯体系。原级循环3个核心制度 包括:
三大制度突破:立法、标准、追溯体系全面提速
2025年4月,《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提出:建立“强制使用再生材料制度”( 第987条 )、 确立“强制回收制度”( 第976条 ),这意味着中国正通过立法手段,明确产业链各环节责任,推动全链条治理。
CPRRA推出中国唯一DfR(可回收再生设计)体系,涵盖材料选择、工艺适配、回收引导等全环节,成为治理塑料污染的基础技术手段。DfR作为治理塑料污染的技术基础,其内核是一个四位一体的体系:以树脂品种为单位,将“指南”、“测试方法”与“实验室测试”相结合。这套体系通过精准量化“产品各设计元素”的可回收性,进而系统性地评估“整体产品”的可回收性,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科学判断。
![]()
同时,基于ISO标准的PCR(消费后再生塑料)追溯体系,实现从回收、再生到应用的全链条可追溯,为再生塑料进入食品、日化、农化等高价值领域提供信任基础。
![]()
报告强调,消费者是闭环回收的关键一环。通过押金制、以旧换新、租赁等机制,可大幅提升回收参与度。消费者使用含PCR材料的产品,并主动送回,是实现“资源不落地”的重要行为转变。
跨越临界点:三大支点推动产业重建
中国塑料循环利用产业正站在突破的临界点,王会长指出,突破需依靠:
管理、技术、产业、消费者协同的 “最大公约数”,明确预期:
技术创新的 “安全冗余设计”:“安全冗余设计”为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能为安全兜底。
管理、市场、行业的 “信任闭环”:建立统一标识体系构建全链条溯源平台,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再生塑料的来源、处理工艺及安全检测报告。管理者对产业运行一览无余,AI和数字化体系来进行细节管理。责任企业承担。
“我们正处于塑料循环经济的临界点。”CPRRA指出,从政策、技术到市场,中国正逐步构建起覆盖设计、回收、再生、应用的循环体系。未来,塑料不再仅是污染源,更是可再生的资源载体。在这场全球性的绿色转型中,中国正在找准自己的坐标,推动塑料与人类、自然的关系走向和谐。
信息咨询,老朋友请联系工作人员,新朋友请扫码,电话:1890130993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