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还是那个名字——王健林,又一次冲上热搜却不是因为豪言壮语。这回拉响警报的是法院1.86亿元强制执行公告,52亿被执行金额把万达推上风口浪尖。
限制乘坐飞机、高铁商务座的消息一出,整个地产圈都感觉坐进了警车后座。那些年,‘先挣一个亿’的梦想仿佛遥不可及。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今天,万达47条股权被冻结,法庭清单冷冰冰躺在那里。过去象征权势的企业家,走到楼市下坡时连出行都受到限制。说实话,看到这个结果,我心里直泛嘀咕:大象到底是怎么倒下的?
![]()
这事不是一天两天闹大的。时间线拉得够长,镜头从2024年统计局数据开始。各路数据显示,房地产销售额同比下降6.5%,反观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却猛涨77%。中国成了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出口国,资本和政策一边倒地奔着新赛道去了。
这种割裂感,让人想起明朝沈万三靠政策做大,朱元璋一变脸,家产说散就散。历史,总跟你玩同一个套路。
万达的风雨路,得从几十年前说起。这不是偶然,是中国房地产宿命。1990年代,分税制改革,地方财政差钱。土地出让成了地方政府养家的命根子——土地财政应运而生。房企高杠杆起步,‘政策温床+地方收入’共同织出一张巨大的网。谁抓得牢,谁能狠狠赚钱。
![]()
1998年住房分配制度终结,福利房成为历史。家庭买房的劲头被彻底激发。那时候城市化率才33.4%。到2015年,城市化蹭蹭赶到56.1%。海量人口涌进城市,每一张身份证都在催生新楼盘,小镇青年梦想周末去万达逛商场看电影。房地产,成了钱生钱最快的机器。你眼前的房子不只是砖头,更是父母积蓄和银行债的集合体。
资本宽松是另一层催化剂。银行敞开信贷口,房企拿地贷款,建好回本,小亏大赚。恒大、碧桂园负债率高到天际,万达算“保守”,但依旧踩中所有政策节拍。就是那几年,只见地产企业越做越大,连全国排名都像是财富炫技。每一波房价涨跌,背后都是政策、需求、资本三重奏。
![]()
万达抓住窗口红利,从地方起步,冲进全国。一度开出五百多座广场,一线、二线甚至三四线城市都以有万达为荣。真的,周末去万达广场就是潮流。巅峰时期,万达不光在地产做大,还试图跨界文化产业。收购好莱坞传奇影业,接盘全球最大院线AMC,把文化广场梦想喊得响亮。2015年,王健林以2200亿元成为中国首富。那年,行业商品房销售额突破8万亿,同比增长14.4%。全行业,都是扩张的嘉年华。
好景不长。2017年,政策猛回头。去杠杆成了主旋律,银行钱袋瞬间扎紧,房企突然被断粮——贷款额度减少、利率飙升。靠借钱扩张的地产玩法,到了走到尽头。万达最先顶不住,13个文旅项目加77家酒店打包甩卖给融创、富力。637.5亿元成交,外界都明白这是“救命粮”。当时有息负债突破4000亿。如果资产不卖,资金链随时断。
![]()
接下来八年,万达大甩卖变成主题。数据显示,2017到2025年,万达卖了超过80座商业广场。2025年上半年又甩掉7个。卖出资产规模达到总资产的五分之一。这种割肉疗伤很现实:现金流缓了,但重资产模式被断掉。过去靠租金和资产升值赚大钱,现在只收点管理费。一个项目管理费至多几千万,对千亿营收的万达来说,简直杯水车薪。
为了活下去,万达选择轻资产玩法。再不用自己砸钱建广场,合作方来出钱,万达只管品牌和物业管理,收管理费。表面看来稳妥,问题也明显:过去项目净利润几十亿,现在几百万、几千万,体量对不上。更要命的是,王健林压重注的文化旅游体育,不仅没变成新利润点,反而拖了后腿。传奇影业收了就亏钱,多部电影票房惨淡。AMC疫情期间全球影院停业,复工后也没回到正轨。体育领域更寂静,没明星赛事IP,也没现金流。
![]()
市场变化更快。2024年数据,购物中心客流较疫情前掉了15%。年轻人偏爱电商、直播带货,线下业态被重新洗牌。原来的黄金商铺模式,不再好用。流量都在云端飞,万达广场门口冷清,线下利润模型面临动摇。
几路压力积压,债务危机爆发是早晚的事。2025年7月,兰州中院强制执行1.86亿元;9月又添4亿多元执行案。到2025年累计有10条被执行人记录,总金额超52亿元,47条股权冻结。这些数字很冰冷,也是现实——资金链悬在刀刃上,行业“豪杰”一朝被困。
![]()
这一幕熟悉。你看1929年美国房地产泡沫,一样的杠杆扩张、信贷收紧、需求饱和,最后满地狼藉。南海公司泡沫也类似,靠政策、资本一路疯涨,监管一收紧,轰然倒塌。时代一变,谁都不能逆风翻盘。
表面上,王健林是个人灾星,深层其实是时代大浪把巨头拍回沙滩。从政策到消费,从人口红利到资本配置,房地产的黄金周期本已难续。万达能做的也只是随波逐流,没主动权。
![]()
普通人怎么办?第一,不要迷信行业巨头,安全感不是铁板一块;第二,别赌旧模式复苏,人口和政策红利已然消退;第三,无论买房还是投资,都得盯住宏观趋势。新赛道、新产业才是方向,像新能源、科技这些。资产抗风险,不是看公司体量,是看能不能顺应结构变化。
反过来想,明朝沈万三靠朝廷,政策一变直接完蛋。今天的万达也是如此,时代红利永远不会一直给你开门。你问房地产还剩什么?有的是新模式下的质量竞争,有的是复苏中的锚定资产,但一定要警觉,把安全边界拉到最大。
![]()
如果非得说一句,那就这样吧:黄金年代已是回忆,新周期下一切都要从头再起。谁跟不上,谁就成下一个“限高名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