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色渐深,KTV包间欢歌笑语不断。小敏(化名)和朋友们围坐一圈,轮到她时刚巧唱到那首特别喜欢的歌。
兴奋之余,她贴得离麦克风近了一些。没想到,几天后嘴角开始发痒,逐渐鼓起了小小的水泡,肿痛难耐。
去诊所打了消炎针,症状好些便没放在心上。然而两周后,水泡复发,蔓延更快,她这才警觉地赶去医院。医生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更让小敏意外的是,这种病毒一旦感染,将会“终身携带,无药可根治”。面对不可逆的现实,她感到又委屈又懊悔:没想到唱个歌都会被病毒盯上!
![]()
许多人认为嘴上起泡就是“上火”,很少有人意识到KTV话筒这些公共物品背后,竟潜藏着让你终身困扰的病毒;而这,可能正隐藏在你的下一场聚会里。
那么,被医生称为“只能控制,无法根除”的单纯疱疹病毒到底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只要碰巧碰到“不干净”的话筒就注定要与它“共度终生”?你真的需要担心吗?真实答案,下面揭晓。
在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率巨大。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数据,中国成年人群感染率高达70%以上,但大部分人在感染后长期无症状,不易察觉。单纯疱疹分为两型:
![]()
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主要通过口腔接触传播,典型表现为嘴唇、口角或口腔周围出现如米粒大小的水疱,即“唇疱疹”。这种疱疹在人口中极为常见,20%-40%的人会反复出现症状。
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以生殖器疱疹为主。
单纯疱疹病毒的可怕之处在于感染后会永久潜伏于神经系统,哪怕症状消退,病毒仍可在身体里“沉睡”,只要免疫力下滑、劳累、情绪波动、暴晒等应激因素激活,即可复发。因此被称为“终身携带”。
像KTV这种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话筒、杯子、毛巾等重复接触口腔的物品若清洁不到位,就容易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针对疫情防控提出,公用话筒、毛巾、杯具等,如未有效消毒,可成为口腔病毒交叉感染的重要高风险源。
![]()
坚持警惕与干预有何益处?如果“中招”,究竟会面临什么健康变化?
复发性唇疱疹:近30%的感染者一年至少复发一次,严重者可每月反复。复发区多发生灼热、刺痛、烧痒感,紧接着就出现水疱、红肿。虽一般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美观与生活质量,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病毒可扩散至其他部位:如患者用手触碰水疱再揉眼,可导致疱疹病毒性结膜炎和角膜炎,严重时甚至影响视力。
免疫力弱者风险更高:如孕妇、老人、慢性病患者、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感染后症状更严重,恢复更慢,复发频率也高于健康人。
![]()
无法根治:目前,无论是口服、注射还是外用药物,都无法彻底清除体内的单纯疱疹病毒。目前主要依靠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缩短发作时间、减轻症状。此外有研究显示,阿昔洛韦治疗期内复发风险可下降至少60%,但一旦停药,有复发趋势。
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并不知道,当你免疫力降低(如感冒发热、大病初愈、失眠等),这场“小病”就容易死灰复燃,“每逢压力大就复发”的困扰让许多患者苦不堪言。
要警惕,但没必要恐慌。事实上,只要提高警觉、规范预防,大多数人可大幅降低感染或复发风险。建议如下:
坚持个人卫生,远离高危公共物品:外出聚会、K歌时,可自带一次性麦克风套或酒精湿巾,简单擦拭后再使用,不随意共用杯具、毛巾等接触口腔的器具。
![]()
合理增强免疫力:日常保持均衡饮食、充足睡眠、规律锻炼。有研究显示,保证每晚7-8小时高质量睡眠,免疫力指数可比常人高出12.6%。
警惕复发信号,及时用药干预:唇部“局部灼热感”“刺痒”的24小时内,尽快外用抗病毒膏或口服阿昔洛韦类药物可缩短症状持续期,降低病变区扩散风险。
避免触碰、挤破疱疹:如不慎用手接触患处,请立刻用流动水和肥皂洗净,防止病毒自我接种。
家人共处或情侣亲密接触时,患病期应避免亲吻、共用饮食用具,以防传染。
值得一提的是,唇疱疹并非“上火”,若反复发作且伴随明显不适,应警惕早诊断、早用药,减少身心困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