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印尼采购中国J-10CE战机之后,东南亚防务圈关于泰国拟采购中国翼龙II无人机的猜测正持续发酵,此举或重塑区域空中力量格局。近期,泰国军方代表团访问了翼龙II生产商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成飞),引发外界对双方即将达成交易的广泛关注,此次考察亦是泰国皇家武装部队评估无人机侦察与精确打击能力的关键环节。
若交易落地,翼龙II将成为泰国迄今最先进的无人机装备,助其跻身东南亚无人机操作国第一梯队,同时标志着中泰战略与产业合作在印太格局下进一步深化。
![]()
翼龙II:性价比与实战力兼具的无人机
翼龙II(解放军编号GJ-2)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中空长航时(MALE)无人机,为翼龙I的升级款,核心优势在于“低成本+实战验证”。其机长11米、翼展20.5米,巡航速度370公里/小时,最大续航约20小时、升限9000米,可在复杂环境中执行长时间情报、监视与侦察(ISR)任务。
航电系统方面,翼龙II配备光电/红外(EO/IR)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SAR)及加密卫星通信系统,支持超视距操控与实时数据传输;武器配置上,6个外部挂点可搭载蓝箭-7反坦克导弹、FT系列精确制导炸弹等,最大载荷480公斤,能应对固定与移动目标,适用于边境防控、反叛乱等任务。
![]()
该机型单机成本仅100万-200万美元,远低于美国MQ-9“死神”,且已在也门、利比亚等冲突中积累实战经验,过去十年出口超100架,用户涵盖沙特、巴基斯坦等国,是中国高端无人机打破美以市场垄断的核心产品。
泰国采购:填补能力缺口,契合战略需求
过去十年,泰国虽装备以色列“搜索者”“苍鹭”及国产DTI D-Eyes等侦察无人机,但缺乏具备精确打击能力的中空长航时武装无人机,而印尼、越南等邻国正加速扩充同类装备,能力缺口愈发明显。
此次采购与泰国军事现代化高度契合:其一,泰国需长航时装备监控陆地与海上边境,翼龙II的20小时滞空能力可强化南部边境威慑,应对非法入侵、走私等问题;其二,符合泰国空军2024-2033年白皮书规划,该文件明确2026财年起采购中型作战无人机,以实现“自主空中作战能力”;其三,可作为“技术桥梁”——泰国国产武装无人机(如U-1M)距量产尚远,翼龙II能快速补位,同时为本土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从采购策略看,2014年西方对泰武器限制后,泰国已转向中国购入VT-4坦克、VN-1步兵战车等装备,2014-2023年中国国防装备进口规模超美国,此次无人机采购是其“东向倾斜”战略的延续。
成飞访问:谈判前奏与能力验证
泰国代表团访问成飞被视为正式谈判的开端,此类工厂考察是中国装备出口的关键环节,可让买家直观了解生产线、维护流程及培训系统。访问时机亦具战略考量:既契合泰国国防预算扩张节点,也顺应其“多元化供应商”需求。
此前,中泰通过“鹰击”年度联合演习,让泰国军方接触过翼龙II的模拟ISR与打击性能,实操体验成为采购决策的重要依据。报道称,翼龙II的航程、载荷及实时传输能力,尤其符合泰国军方边境监控与海上巡逻需求。若谈判顺利,交易或包含无人机、地面站及数据链套件,支持多机协同作战。
战略影响与潜在挑战
区域与双边影响
对泰国而言,翼龙II可部署于柬缅边境及泰国湾,提升威慑与快速响应能力,且高性价比能降低预算压力;对中国而言,此次出口是巩固东南亚防务市场影响力的里程碑,进一步验证“无人机外交”成效。
![]()
从区域格局看,交易或刺激东盟国家“跟风采购”,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可能重新评估无人机策略,凸显东南亚成为全球无人机竞争核心区域的趋势。
待解挑战
当前交易尚未正式确认,落地需跨越多重障碍:一是泰国预算审查,需平衡多个现代化项目开支;二是技术整合,需搭建卫星带宽、加密通信网络,以适配现有指挥体系;三是人员培训,需通过模拟器与联合演习培养自主操作能力;四是潜在外部顾虑,美国或担忧中国系统与泰国西方装备(如“鹰狮”战机)的协同性及数据安全。
若进展顺利,翼龙II或在12-18个月内交付,2026年泰国空军有望组建首个武装无人机中队,并可能依托此次合作,推动成为中国无人机区域维修与培训中心。
防务观察人士指出,无论交易是否落地,泰国对翼龙II的追求已超出单纯装备采购范畴,更是其在多极化世界中调整战略定位的体现,也凸显东南亚在全球无人机主导权竞争中的关键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