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熙熙皆为买房,天下攘攘皆为还贷。
“我终于还清了房贷,现在这房子彻底是我的了,但是我已经住了很多年!”70岁的美国老太太感慨道。
“我终于攒够了钱,可以全款买房了!可惜我住不了几天。”同龄的中国老太太说。
美国人倾向“先享受,后付款”,把房贷当作长期、可控的杠杆;中国人更习惯“先储蓄,后拥有”,把无债一身轻当作最大安全感。
故事背后,是中美两国人对待债务与消费截然不同的观念。
截至今年最新数据,个人房贷余额方面,中国达到37.74万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则为12.9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3万亿元。
这些数字,最终都转化为普通人每月必须面对的月供压力。
于是,问题回到每个人面前:房贷,究竟是财富增长的“杠杆”,还是压垮生活的“枷锁”?
![]()
![]()
债务的本质,是时间与风险的定价权争夺。
有人说:“中国居民用30年青春换砖头,美国主管部门用印钞机买时间。”
微博上的一个对比案例,直观折射出中美债务模式的巨大差异。
深圳程序员@小A透露,自己月薪3万,却背了2万房贷,每月靠信用卡“续命”,堪称“房奴界的996战士”,但是最终“被深圳的雨浇灭买房梦”。
而纽约出租车司机@老杰克,2008年因房贷违约失去房子,2020年却凭借主管部门发放的1.2万美元纾困金,成功开了一家小便利店。
很多打工人在疑惑:为了供套房,把日子过成“996”或者“007”,不可谓不努力,但是生活还是过成一张月供单了,日子怎么变成了这样?
![]()
究其原因,是城镇化的高速发展。
2000 - 2020年,20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从36%升至64%,1.2亿人涌入城市。
人口的聚集催生出大量住房刚需,房地产开始蓬勃发展。2016年,房地产投资占GDP的8.3%。
买房成了家家户户的日常话题。
此后,中国开启全民买房时代,在政策扶持下,居民杠杆率仅用8年就暴涨32%(2015 - 2023年从30%升至62%),此时也是房地产的黄金期,贷款买房成为人们日常,房价也开始暴涨。
什么是居民杠杆率?
简单来说,就是居民总债务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即家庭偿债能力,意味着口袋里的钱还没赚到,就已经被房贷、信用卡等掏走大半。
38.6万亿房贷背后,是14亿人平均每人背负2.7万债务,且中低收入家庭占比超60%。
居民杠杆率,同样是上升40% (从20%升至62%),在中国仅用短短11年(从2012年到2023年),而美国用了40年(1950 - 1990年)
从数据上看,中国整体债务约为12万亿美元,债务率在65%左右,对比美国,不算太高。
但是,数字背后是居民个人的房贷负担,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到38万亿元人民币。
反观美国,截至今年,美国债务已高达36.2万亿美元,叠加地方债务后,突破40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公民背负12万美元债务。
当之无愧是全世界最大的“欠债大户”。
![]()
早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后,美国推出各种贷款促进消费,导致居民杠杆率升到99.8%,每个家庭都在入不敷出。
到了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美联储不得不购买2.5万亿美元国债,将居民杠杆率从99.8%压至75.5%,而国家债务却一路飙升至GDP的120%。
从数据上看,人均房贷/GDP,美国为312%(25万/8万),中国为208%(2.7万/1.3万),美国负担是中国的1.5倍。
谁更胜出一筹?一时难以分出高下。
对此有网友总结:“深圳的程序员在为30年房贷焦虑,华尔街的交易员正抓紧时间计算着国债收益率的波动。两国的债务游戏,一场关于‘谁在为未来买单’的终极博弈。”
![]()
谈及居民债务,房贷是无法回避的核心。
资料显示,美国债务重心偏向国家,而中国则更多压在百姓身上。
![]()
这种差异在房贷政策上表现得更直截了当:在美国很多地方,房贷采取“无追索权”模式。
一旦借款人断供,银行只能把房子拿去拍卖“止损”,拍不够的部分,坏账由银行自己咽下去,损失由银行自行承担,借款人拍拍屁股就能走人。
而在中国,房贷多为“有追索权”类型。
房主一旦断供,银行不仅能把房子拿去拍卖,还能继续向借款人追讨未还清的贷款差额。
想要保住房子,采取‘父债子还’的方式也是可以的,一套房子透支了几代人的存款。
![]()
从贷款利率看,美国是固定利率。
借款人从贷款之日起,利率是多少,未来30年都不会变,不受市场变化影响。
在中国,房贷利率并非固定,而是随市场利率波动。一旦利率上调,月供将随之攀升,还款压力也会陡然增加。
在买房首付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中国,买房得先掏一笔不小的“首付款”:首套房普遍要准备20% - 30%房款,二套房更是动辄50%以上,首付门槛依旧不低。
而美国,首付比例就普遍较低,一般为20%。
甚至在某些贷款计划下,首付可以低至5% - 10%,让更多人买房更轻松。
![]()
债务虽然多,但是债务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如何使用,是否能促进国民生产。
在这一点上,中美两国也是截然不同。
美国把大量资金投入军事霸权,用于维持美国‘世界警察’的身份。
![]()
2025财年8952亿美元国防预算中,492亿美元用于核力量升级,99亿美元用于强化亚太军事部署。
这种“先顾枪炮再管面包”的玩法,直接让2025年的债务利息涨到1.13万亿美元,头一回超过了军费。
仅在升级核武器、在亚太地区增加军事部署等方面,就耗费了巨额资金。
而中国,是众所周知的“基建狂魔”,很多都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
![]()
比如京沪高铁,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自身还能每年盈利上百亿。
还有遍布全国的5G网络,这些基础设施都是国家的“底气”,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
总而言之,中美两条路,各有各的不同。
但是,未来谁能更好地把债务转化成能让全民都享受到的福利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谁就能笑到最后。
说到底,欠钱不是目的,把日子过得更好才是。
参考文献:
1. 一南讲座《美国主管部门扛120%债务,中国居民背38.6万亿房贷,谁能笑到最后?》
2.新华网《超20省份落地执行 房贷首付比进入“15%时代”》
作者:溪月
编辑: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