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现场。
黑和白、点和线,看似再简单不过,但在一众大家的“驾驭”之下,它们也能展现出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窥见中华文脉的源远流长……10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暨学术研讨活动在重庆美术馆举行。
走进展览现场,320余件书法篆刻作品齐聚一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艺术高度与时代活力的有机融合。”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学术研讨活动的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谢小铨这样说道。
![]()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展出作品书体完备,篆、隶、楷、行、草五体俱全;同时又风格多样,雄浑古朴之风、清丽雅致之韵都能在一件件作品中品味到。走进展厅里,一幅幅擘窠大字相继闯入观众的视野,恢弘的气势扑面而来,令人赞叹不已。而一件件笔法精妙的行楷小品,又让人忍不住凑上前去仔细研读。书法家们深厚的传统功底与个性化的艺术探索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注重学术、崇尚经典,追溯传统、制作精良则是本届展览中篆刻作品的主要特点。本次展览的入展作品在文辞上多采用了中国古典诗词和经典著作中的名句。同时,从印章的形式上看,入展作品中古玺、秦印、汉印等古印系统比较多。
![]()
展览现场。
17日,本次展览还举行了核心主题为“传承与创新:当代书法篆刻的创作与评价”的相关学术研讨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书法、篆刻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及评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书法篆刻艺术的未来发展路径。
在现场,专家学者们围绕“如何确立当代书法的核心审美价值体系”“书法创作的趋同性现象、成因及对策”“书法如何在主题性创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方向”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性的交流与探讨。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谢小铨表示,在重庆举办的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呈现出两大鲜明亮点,充分体现了艺术高度与时代活力的有机融合。
亮点一是特邀与评审双轨并进,名家风范与青年锐气交相辉映。本次展览在作品构成上采用“特邀+评审投稿”双轨机制,形成了层次丰富、风格多元的展陈格局。
亮点二是突出地域特色,彰显巴蜀书法创作实力。本次活动也特别关注书法在主题性创作中的功能拓展问题,强调其不应仅停留在形式美的层面,而应深入时代现场,以笔墨语言回应重大议题,实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对于篆刻艺术的未来,研讨活动则提出要在印学传统与当代观念之间建立有效链接,使方寸之间的艺术同样承载时代精神。
![]()
展览现场。
整场研讨活动凝聚了一项重要共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法与篆刻必须坚守中华美学精神的根脉,同时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实现“守正”与“出新”的辩证统一。这不仅有助于推动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更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持续而深厚的动力。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将持续到11月16日。在此期间,还将有名家讲座及公共教育活动等陆续与公众见面,普及书法篆刻知识。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张锦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